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重回永乐时代 >

第34章

重回永乐时代-第34章

小说: 重回永乐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纵横制器的步伐,先期每家都投了三千两进去了,共计一万两千两,到目前为止各家报上来的开支用度,五千两不到。孟强提议把桃江工坊周围那片竹林买下来,阮靖没什么意见,那是阮家的产业,但现在一起做生意,还是在大局为重。然后王动又谈了规划,要以那的水池为中心,把整个制箭的作坊全搬过去,孟强已经说了在那要修五个铁炉,算上工人住和作坊地,他要了十亩。阮靖那个箭杆生产线也占了五亩,然后就是组装箭的作坊,放箭的仓库。张科的箭羽在长沙制,制成后送去桃江。金泰的火药在浏阳配制,调好后,送去桃江,但火药仓库,他们着实动了下脑子,金泰一再声明,王动给的方子,试出来的火药威力很大,放置不好,可能会出大事,好在桃江工坊是依着个水池,最后决定火药放在池塘上,在池塘上扎了个竹屋。最后是工匠和护卫的生活用地,算上放煤铁和竹材的场子,在那水池边上一个五百多亩的桃江工坊规划好了,阮靖估计可能在五月就能成型,王动关心的不是这个,他强调了一下标准化,事前被他灌输过多次了,大家已是熟恁于心,王动还建议大家去掘些工匠,这便于改进生工艺。最后孟强提了一事,上次军械司的人还提到了投枪,他讲了老半天,王动才明白,他说的是标枪,军队用的投枪,既可以马上刺敌,又可抛掷杀敌。这也证实了王动的预言,皇上可能不只是对安南用兵,不久可能还会对元蒙残余用兵。

    潇湘记随着第一批管事们培训回去,十五之后,变革开始了,波澜不惊,只是有一个问题,虽然长沙府准备了不少东西给各个地方去学习推广,但由于下面十三个县府识字断文的人不多,这下弄的王动很郁闷,这是他没想到的,毕竟后世的义务教育在古代是没有的,真正能读的起书的还是有钱人家,好在古代读书是正道,还是有贫穷人家支撑子弟读书的,这下让王动推广时间又加长了一点。还好张科张强本来计划都是十五后动身离开长沙府的,但张晋湘决定要变革,他们都留到了正月底,帮着王动完善这个培训推广的方案,做的更细些能。三月三,在湖广蛮族是个很热闹的节目,慢慢汉人也跟着一起热闹了起来,潇湘记把三月三字为潇湘堂挂牌的日子,至此后,先是湖广,然后整个大明朝潇湘记的伙计,厨师都要到长沙府接受培训。所以王动也定在三月三之前要把湖广路走一下。不能全部走到,但大的州府一定要去看一下。

    三湘商行,王动其实已经想好了几个东西,制衣被和制酒。时值冬天,因为制箭的原故,张浩那收了不少鸭毛鹅毛,王动看着制箭只是用羽的一段,别的浪费了,灵光一闪,就想到了制羽绒被,然后又试制,张浩第一个试用,果然好用,张浩马上就想到了还可以用来制衣。明朝有钱人家穿皮衣的也有,但不多,主要是那时兽皮的加工工艺还不行,不可能把常服都用兽皮来做,而且太祖这个牛人早早的不只是规定不同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还规定了,衣服的质料。可惜的是,这会已经是正月了,真要是这羽绒制品大量生产,天气已经转暖。制酒就不用多说了,王动去上海出差的时候,在上博看过出土的蒸馏器,东汉时期已经有了蒸馏的技术,只是没有在造酒业上应用,大量喝的还是低度酒。王动已经试过一回用甜米酒来提纯酒了,但问题是,造酒本来就费粮食,高度酒更费。还有一对矛盾,战时朝庭一定要节制酒的生产和销售,但王动马上想的是酒精消毒不知这时在大明朝有没被推广,这样一来,卖酒精给兵部但也会是个好生意。这两个生意可以用到柳老板绣坊或以用的蒋老板的米行,想来他们都不会反对,余下的还就只有做瓷器的高老板,做铜匠胡大和珠宝商周龙,漕帮只要生产一起,用的地方非常之多。从瓷器想到了生产玻璃,王动可是个理科生,中学时物理和化学可都是参加过市级竞赛的,他这会只记得玻璃生产原料是石英、纯碱、长石及石灰石,别的没概念了,不过有高老板在,手下应该有些工匠,多试几次问题不大。

    正月过后几位大老板又聚到了一起,这次是商量管事会的人选,王动不用多说一定是又是那个大掌柜,主事的管事,其他五个管事,柳老板那出了一个,周龙那出了一个管帐过来了,张科算一个,胡大手底下没什么人,他对这些本来没什么兴趣的,但听说下南洋,他想了下,也参加了,他只是做个股东,其他的不参预。窑场高老板推荐一个,米行推出了一个。阮家,钱家和高家也话了,也参加,考虑人手的问题,他们不派人参与,私下里,他们觉得纵横制器实在,已经有产品了,只等兵部单子一下就收银子了。

    几日后,又一个聚会,这次不同的是,做到一起的都是年青人了。柳老板那出的是个女的,是她小妹,年龄约三十了,她是个寡妇,娘家是个读书人家,说她克夫,赶了回来,也没管柳老板家有多少钱,她回来后改回了原来的柳姓,大家都喊她柳姑娘。周龙那派过来的是他的老婆那边的一个年青人,米行的蒋老板出的人是他另一个儿子,蒋老板有两儿子,在益阳那老大叫蒋文,这次参与三湘商行的是老二,蒋武。周龙的那个表亲本来就是个帐房,周龙让他过来也就是想让他去处理帐为方面的事情的,这个人年龄比王动大些,二七,名方谷。张科,不用多说了,帮着王动去搞新的花样,柳姑娘一个姑娘家,王动让她自己选,结果,她实在,以绣坊她只帮着管买货的,到这也就负责采购了,高老板的侄儿高天雄,以前是跟着他跑官府跑京城的,这些怎么卖的事就交给他了。最后就是那个蒋文了,王动本来奇怪,蒋的米行,三个大米仓库有一个是外姓的掌柜在管着,蒋老板自己不是还有一个儿子吗,后来一问才知,两个儿子自小在米仓里泡大的,老二是烦了腻了,天天闻着米的味道人不舒服,蒋老板也没办法,就让老二跟着他到处跑应酬,既然如此,人事就交给他了。这样一来,人手算是分工完毕。接下来,大眼瞪小眼,一起看着王动,商行有了,钱到位是小事,人现在也齐了,接下来呢,接下来大家干什么呢。

    王动什么都没明说,吩咐伙计拿进来样东西,鸭绒被,真丝的缎面,柳姑娘一看就知道是自己作坊出的,王动让柳姑娘扲了一下,“柳姑娘,此乃羽绒被,试问柳姑娘拎着,感觉斤两几何?”

    “约摸有一斤?”

    “差不多,九两八,今冬浩然只用了这一床被子!”

    “仅此?”好象不信的人很多。

    “仅此!”张浩回。

    “羽绒是何物?”

    “呵呵,这个,暂且不能说。各位觉得这个生意可不可以试试”

    “大有可为。”

    “区区不到一斤的羽什么”

    “羽绒”

    “不到一斤便可御冬?”

    “呵呵,此物还可制衣,轻,暖,且易处置。”

    打住,伙计又送了东西进来,一拿进来,大家就闻到了酒的味道,浓香年鼻,从未曾闻过这么重的酒味。几个试了一下,都觉得此乃酒的精华,王动没说什么,又差人拿了些进来,酒的味道更重,但少了几分香味,试了马上呛的咳嗽。

    “此乃真正的酒之精华。”

    最后王动拿出的是一个小玻璃瓶,这是他从飞机上拿了半包药中间的一个药瓶,这东西一拿出来,吸引了所有人的眼光,眼睁的最大的是高天雄。在座的这几位都见过琉璃的,如此小巧透明的玻璃瓶,他们委实没有见过。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四九节 巴陵城楼】………

    王动又上路巡店了,不同的是,这次不是张保,也不是张萍儿,只有一个小六子。此行第一站岳州府,后世的岳阳。

    冬天还没有过,路上行人不多,一人一骑,走的倒也从容,王动不是很急,这次只想去几个重点的地方,出来时王爷也写了些信,给楚王的也有,给地方官员的也有,加上有各地潇湘记在,漕帮的牌子也带上了,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生,他只是巡风。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到期岳州,马上王动想到期的就是岳阳楼。岳阳楼本来是个阅军楼,据传为三国时期吴国鲁肃所修,当时这楼临岸倚山,用以训练和指挥水师,登临也可观望洞庭全景,后来又变成了巴陵城楼,真正出名还是范文正公的岳阳楼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芳千古。岳阳楼古代几经战火,毁了修修了毁,同时还随着洞庭湖大小变化,时而远眺洞庭时而浪涛拍岸,被湖水淘了楼基跨过的也有,王动在路上想的是,这会的岳阳楼会是什么样子呀?但不管什么样子,岳阳楼还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处,到了岳阳不去岳阳楼,那不能算是到期过岳阳,到了岳阳不去岳阳楼,那就不能算是个读书人,还有,不留下点笔墨口水,也不能算是个文化人。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小六子,不多几日还要去黄鹤楼,若是再能上那滕王阁,那就齐全了。”

    “大掌柜,黄鹤楼在何处,那滕王阁又是在何处?”

    “前者在武昌府,后者在南昌府。”

    “今日先去自己店里落个脚,明日去登那岳阳楼。”

    稍稍一问路人,就知道所在,而且回话的人也是很干脆爽朗,毕竟有这楼在此,岳阳人脸上有光。潇湘记与那岳阳楼离的还不远,同在一街上,但因这岳阳楼名气太大,把所有的楼阁全都盖了去,岳阳过客都是直奔此楼,也正因此,这楼前街也出了名,店辅林立,幡旗列列。当然出名的酒楼不用说,潇湘记第一,这也是指路的岳阳人说的,这让王动意外了一下,本以为,岳阳城里最出名的酒楼可能是岳阳楼。

    岳州潇湘记也收到了大掌柜要过来巡店的消息,本以为大掌柜可能会南下,不想到先北上了。不过掌柜也是高兴,毕竟大掌柜了一出长沙府就到了岳州,不是常德府,也不是衡州府。本想好好表现一下,王动反很简单的说了句,四菜一汤即可,生意人的头脑还是精明的,看大掌柜一骑一伴档,就知非奢豪之人,所以也没特别招呼,只在安置二楼一角落。

    王动坐在这角落,不紧不慢的吃着,边吃边打量着酒楼和酒楼里的客人。岳州也是个交通要渠,商贾云集,王动不多会就现,潇湘记招待的都是有钱人,当然有的也有钱的文人,其中官员还不少。今日生意不错,因五动在一边坐着,掌柜便把柜台交给了帐房,然后跑过来陪酒,这下店里的伙计和认识掌柜的客人都很奇怪。不知王动小六子,一主一仆是何等身份。

    “秦掌柜,方才稍坐,识得进的店里皆富贵豪客,适才路上得知,潇湘记执岳州酒肆牛耳,秦掌柜功不可没。”

    “大掌柜过赞,小子不才,任是他人坐的掌柜这位置,只怕做的更是出彩。”嘴里谦逊,心里暗喜。

    “全凭掌柜心智苦力,想来岳阳楼如此胜名,竟被潇湘记压过,掌柜颇费心血。”

    此话一出,掌柜心里凉了一小截。

    “大掌柜有所不知。岳阳楼名动天下,此前是官府集资整饰,只是为百姓游玩,所以只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