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永乐时代-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看这琉球国的船也不差呢,怎么没有船到夷州或是日本的吗?”
“大掌柜,琉球的船可都是大明朝送地,如今虽然自己也能造些船了,只是些小船而已,且那些个匠师还都是当然洪武皇帝时,从中国派来地。”
“我也是听说,日本人都跟琉球人学造船,学的就是造大明朝地福船。只是奇怪,他们有船有货,怎么很少看到他们的船在外面跑。回国忠还说在琉球做了不少生意,有点意思。”
“有船也要有人,这些年琉球的贸易做的不错。当初,我朝定下的日本国两年一贡、琉球国一年一贡,这几年,郑大人的船队下西洋之后,琉球国倒是越跑越勤快了,一年两贡三贡都有。^
“此处三国细细一看,吃穿用度,与我等差别不大,官家更是以大明朝物品为奢华。一年一贡哪里够用的。”
“上回我听王大人说,琉球国不只是送东西去大明朝,还有宦官美女进贡,真是有心了,这都能想的出来。”
“材栋,吴朝干等人走了也快两年了,怕是要回了吧。”
“静之不说,都把这帮人都忘了,应该要回了吧,也不一定,难说,看他们怎么游了。若是把那大岛绕上一圈,怕是差不多要回了,若是要上岸走走,那可就难说了。”
“呵呵,南下的不易,通西域古以有之,而南下大洋此为创,不知他们会有什么惊喜带回。”
“能全身而回就不错了。”
“说的也是。”
在南中国海大量使用的平底船已经开始在夷州、琉球、日本、朝鲜之间大量使用,唯独没有往中国去。沙船在风浪不大时可用,运量极大。贸易的繁荣,促使产业分工越来越明显,琉球慢慢已经成了王动旗下大产业链中的一部分,主要就是产盐。
对于琉球国这种岛国来说,盐不值钱,所以盐场在当地官府眼中,并不是什么聚宝盆。王动制定下收购盐场的策略的时候,执行起来并不难。陈贵在琉球当地有很多合作伙伴,商人赵构进入了王动的视野。
赵构是汉人。是琉球出生的汉人,此人早期包办了琉球漆器行业与大明朝的生意,在三个国家都吃地开。陈贵进琉球时候,他是最早得到风声。盐铁专营生意好做。但风险极大。听说有人敢做盐的生意。赵构立马就找了上来。开始的时候听说。盐不是卖到大明朝去,他还有点失望,毕竟大明朝才是最大的市场。当后来陈贵地量上来之后,赵构开始吃惊了,以他地见识,他还真地想象不出,除了大明朝以外。还有什么地方能消化掉那么多盐。当然了,这不是他所要关心的事情,他要关心的是,在这个生意中,他怎么参与怎么赚钱。
赵构是不是善人。王动并不清楚,但赵构对赚钱的兴趣,王动码的很准,开始的时候,他本不想去收购盐场。赵构与琉球三国王室虽然有交往,但也只是在行贿受贿的层面上,并不是很铁。他本人也不想与王室绑地太紧。考虑到盐在大明朝的重要性。这三个小国的盐场大多也是官营的,或是要官府的许可方能开盐场。商行加入进来之后。赵构地腰粗了不少,真的是有钱能去收购盐场了。但这种风险大的伙,商行下的注也要重,这里的饵便是赵构本人不大清楚的朝鲜和南洋市场。商行许诺,把赵构的主业,漆器推往朝鲜和南洋市场,这样一来,赵构地眼睛马上就睁地大大的了。
相对于日本,琉球国实在是太小了,但在大明朝地外交关系上,琉球国的地位要比日本高多了。谁让他们的国王听话呢,不只是现任国王听话,接下来的国王也会听话,因为王子们,大多这会都送去大明朝接受教育去了。
琉球虽小但有三国,王动本来的意思是,看看能不能暗中相助一国,统一了琉球算了,然后自己在扶植一个傀儡,或是直接取而代之。但这样一玩,动作就比较大了,就王动现在的实力完全可以把琉球给封锁了。要想避开强大的明朝,它周围的小国家,特别是与明朝交好的国家,处理起来一定要小心。
与陈泽商量多次之后,王动最后的决定是走经济路线,在经济上控制这个国家。要想影响琉球的经济结构太简单了,第一就是往这里运大米,彻底改变这里人的饮食习惯,这些只有王室吃的起的东西,要让老百姓也吃的起。第二就是展渔业,展自己的大渔业,让琉球国的小渔业破产,这个不难,因为王动有船,有大船。第三就是大力展盐业,这个已经开始做了。
由商行出钱,赵构去买盐场。这在当地几乎没有任何阻力,因为大多数盐场的盐都是卖给陈贵的,他想要哪个盐场死,简单太容易了。买下盐场之后,开始涨盐工们的薪水,这下子,原本最穷最苦的盐工,日子过的反比一般的渔民要好,弄的很多人纷纷到盐场找事做。赵构这个大善人的名声,倒是传开了。让当地人吃惊的事,赵构仿佛真要做个大地主一样,到处去买滩涂地,买下之后,又疯似的建盐场。弄的琉球三国沿海到处都是盐场,谁也搞不清楚,赵构哪来这么多钱买盐田,也搞不清楚,这么多盐运去哪里。这些东西自然也不需要他们清楚,总之,盐田多了,官府抽的税就多,又有很多的人有事情做,有饭吃,这自然是好事。
商行冲击琉球渔业的第一步是建立自己的船队,雇佣当地的渔民,这种作业方式,远在长沙的江边鱼行早就有现成的经验了,第二步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王动在琉球建了个冷库,只要是自家出海打鱼的船,全都配备了小冰室,这样一来,他们船出海一天,打到的鱼或是库存的鱼都是最新鲜的。而且,在琉球捕到的鱼,量大之后,全部都腌制好,由商会往大明朝运,仅潇湘记一家就能把这些盐鱼腌鱼给分销出去。
王动离开琉球后不久,夷州出的第一批渔船便到了琉球了,配备了多种网,配备绞网,更牛的是,还有鱼枪,这可是用火药射的鱼枪,其实不难,在原来的手炮的基础上研制的。这些设备,琉球人没有见过,但在夷州,那里的渔业社已经用了几年了。新成立了东海渔场,主要的渔民都是夷州过来的老船夫了。渔场的船第一次出海,就让当地渔民看的目瞪口呆,捕回来的鱼,大到鲸、鲨,小到黄鱼,更有部分鱼回来后还是活的。活的鱼,渔场开办了排笼,卖不了的全数养在了排笼里。这下子真的是让琉球人吃惊了,根本没法与之竞争的,捕鱼自己吃还行,想要捕到了拿去卖,根本卖不过渔场,他们那里鱼多,价格还便宜。
几个月后,渔场第二批船到,开始大量招渔民,这时脑子转的快的渔民已经想到去渔场做工了,事实上,他们也没得选。渔场对琉球人也不错,一般不只是招青壮,而一家老小全都招过来。能出海的上船,不能出海的养鱼,余下的老弱妇孺安排去了加工厂,也算是人尽其用。
至于大米,那就不用多说了,王动旗下的西洋诸国和夷州都是重要的大米产地,他自然可以牺牲部分利润,要紧的是,把琉球的臣民们赶到他能掌控的产业中去。王动不需要当地种大米,他只要他们吃米就行了,要把他们饮食结构中海产品占80的局面改过来,要让他们60吃米,这样,当地人的胃就抓在商会的手上了
………【第二十一节 发现之旅 一】………
18世纪英国探险家和航海家詹姆斯…库克(俗称库克船长)率领“奋进”号进行探险航行,以库克为的这帮人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该章节由提供在线阅读这个结论被人传说了三百年,不过最近有人认为,早在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就已经到达了澳大利亚,并绘制了比较准确的澳大利亚东海岸地图。
1836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西南部瓦南布尔沿海出土了很多木片和木块,这种木片和木块非常坚硬,虽然有的只有土豆那么大,有的只有手指一样粗细,但明显是经过加工的。一头像子弹一样尖利,另一头则非常平整光滑,不只是被锯过,而且可能被打磨过。专家认为,这些木块像大木船上榫钉,绝对不是早期澳大利亚土著人的作品。这些个木头被证明不是不是澳大利亚本土出产,这说明它们是由外国船只带到澳大利亚的。据此澳大利亚还出现了一个新的民间组织“红木船委员会”,而这个红木船到底是哪里来的,什么时候到澳大利亚的,一直是个谜。
永乐九年春,以王厉、吴朝干为的一帮人,自夷州出开始了他们的现之旅。第一站是苏禄国,考虑到夏天的台风,离了苏禄国后,船队往西南行。经过泥国,船队折向东南继续行驶,再接下来地国家古麻刺朗国。这是大明朝所知道和到访过的最南的国家。
这一路走来,都是顺风顺水,他们地目的只是做生意、探寻资源和绘海图。这三个国家对大明朝都是十分友好。只要是看到汉人都表现的极为尊敬,不管你是西洋的汉人、东洋的汉人,还是大明朝地汉人。在这船队上,吴朝干刘三等人,只是军队将领。去过朝鲜、日本和琉球国的王厉无疑被推到了前台。
可怜的王厉,他负责每到一地要结交一些当地王族酋长,开始三个国家还行,感觉不错,再往南走,就越走越不爽了。最初岛上还有人,后来就只有生番了。之所以说人。是因为,从泥国带来的向导还能与那些土著说上话。后来那些生番。连古麻刺朗国的向导也不知他们叫什么,更让人恐怖的是,很多部族是吃人的。在他们眼里,人也只是一种兽,与他们猎取地食物分别不大。
船每到一地,小船由向导引着军队上岸后。便开始找有没有人迹,有没有淡水食物的补充,一旦有番民,自然是大队人马上岸,摆开阵式,由王厉这个假龙城人上台。
王厉可是碰到人说鬼话,碰到鬼说人话。他们这会不是龙城人。就是暹罗汉人。或是旧港国汉人,要不就是大明朝商人。反正哪个牌子好使。就扛那个牌子。船上更多地资历比王厉还老的人,也都乐的清闲,吃吃喝喝,走马看花,大家都愿意,但与生番们打交道,可真是个麻烦人的事。
离了古麻刺朗国后,大大小小与野番生番已经跟有干了四五仗了,还有一仗是当着王厉的面干起来的。本来没事,一热带小岛上一帮生番警惕地看着吴朝干手下的斥候,王大人突然带着随从和向导出现在他们面前,生番对那个黑瘦的眼里露着凶光的斥候,本来就很警惕,一看到一个白白胖胖的王厉出现之后,马上就叫嚣呼喊了起来。吓的那个向导回头就跑,这下生番更为嚣张,直接越过斥候扑了过来。直到这帮生番全被放倒,王厉都不明白生了什么事情。最后,那向导告之实情,先前生番看到他们叫嚣呼喊,是信号,现了猎物,招呼伙伴一起过来打猎进餐。王厉听了郁闷不已,这里地处热带,士兵们上岸都着装整齐,方便入林子侦探,他上岸的时候,早早丢了斯文,学了当地人用个布片上下裹了几处,与那斥候明显不同,没想到穿地少肉露地多了,竟然有这种作用。
眼看前到了七月的光景,船队走走停停,到了哪里谁也不知道。
王动送给他们地地图,他们说实话,看不大懂,很多地方王动也没标清楚,毕竟,那手头上的地图比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