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重回永乐时代 >

第137章

重回永乐时代-第137章

小说: 重回永乐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卖弄了一下。特别当小孟现,铁真的可以浮于水时,震动太大了。

    王动让丁宇做了几个空心铁球。外表看都是一样的大小,但壁有厚有薄。最薄的开了塞子还可以再放入几小铁丸,还是能浮在水面;而有一个正好可以悬浮在水中,有的则沉到了水底。这下,把小孟和丁宇两人都佩服的五体投地,小孟终于相信,真的有船可以在水底下行驶了。

    王景弘这些天,没事就回去忙他的鱼,不过不幸的事,已经有一条早夭。死因不明,王动也不知道,这天,候显过来找王景弘,商议招募船工一事。原来,这两人都是福建人,本来招船工与候显没什么关系,他不负责这部分工作。但这会,他还顶着个大使,有人通过同乡的关系找到了他,他自然的也就找到了另一个的同乡,分管此事的王景弘。王动自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立马让两位大人也帮他招些人手,什么样的人都要,只能与船有关的就行。两位大人都知道手上有船也就答应了下来,不过条件是,一个要王动每天都过来帮忙看看鱼,另一个是要把手下服侍他伙食的小太监送到王动那去培训一个月。

    这日王动又在三湘商行长乐的货仓里大宴宾朋,别人是以文会友,王动放着天下第一词人的身分不要,以厨会友,而且,没事上他住所闲晃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杂,特别是在他的各种身份被慢慢曝光之后。

    长乐酒楼的林老板,他知道王动是三湘商行的大掌柜,白沙液、白沙醇,可是要把福建人的酒钱全都骗去了,但长乐没有潇湘记,也没有三湘客栈,他上次好不容易从福州弄了几坛过来。突然现在现,三湘商行两大仓库之一,居然在长乐,正愁没机会去烧香,王动过来了,仓库里整排的宿舍,住上了三十多人,林老板放话,长乐酒楼开门一天,仓库就不必开灶。

    候显,不用多说,这帮人里,他最好吃,知道王动那仓库名字不好听,但里面比哪个客栈都舒服,吃的比哪都好,食材全是长乐最大的酒楼,长乐酒楼送过来的。平时由天下第一厨―――之子陈四掌勺,当然,哪天王动高兴了,也会过去指点一下,那天,他一定要在场。

    周鼎,这个家伙不用说了,老吃老做的了,当初在南京的时候,就盯着王动,自从知道王动的手段之后,后来王动家的护卫送到军营里训练的时候,就是他抢着接下来的。开始不明事理的还笑他拍一个商人的马屁,后来当他再也不喝普通水酒的时候,大家就知道不大对头了。酒精和白沙液可不是普通将校喝的起的,而周将军家里好象这个酒不要钱一样。

    朱真,唐敬,这两个是水师的,船上的人比陆地上的还要好酒,他们过来王动这里,主要是为了白沙液和白沙醇这两种酒,每次不多,按王动的估算也就半斤的样子,两人就晃晃悠悠的回了,不醉也不会吐,酒风还不错。

    还有一位丘彥诚,旧港新老大的女婿,此人在国外生活多年,很少能吃到正宗的中华美食,到了京城之后,现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因为他本人是福建晋江人,与候显是同乡,而候显又分管外交这一块,所以常跟着候大人混,也就被候大人带着跟王动混到了一起。后来才现,王大人家里吃的比官饭还要好,于是,有事没事也就往王动这里跑。王动也是招呼的非常周道,通过他的嘴,王动知道了不少,三佛齐,爪哇和满剌加的往事。

    今日王动在家开宴,林老板今日送了菜过来,都是窖藏的蔬菜,王动一高兴,又在家折腾上了,几位老吃客,不用请就在座了,加上他自己家里这帮人,大大小小,十个左右,陈四和林老板的儿子林旺两人主理,林旺说实话是林老板带来偷艺的。今日玩的是铁板烧,两人在中间弄菜,一帮人围了个半月型等着吃。

    到了自从上了船之后,王动喜欢上吃海鲜了,清蒸是传统吃法,红烧煮汤也是有,铁板烧这是个创举,还有就是生吃,芥茉反正很容易搞到,加点酱油就行了。正好今日小孟原来的相熟的那帮渔民,送了好多鲜鱼过来,可以大吃一下了。这帮人也是得了王动的好处,王动差木工做了大桶,然后每日渔船出的时候,他会差人把这大桶送来,送来时,里面有小半桶冰,这下这帮我抓到好鱼马上放到这桶里,傍晚回来时,鱼还是十分新鲜,一点腥臭都没有,价钱自然也就可以卖的好些。王动要求也不高,送个几条给算是冰的钱,而余下的,让他们送到长乐酒楼。

    “大掌柜,你说这铁板烧是谁想出来的,是不是某次烤鱼的没有架子只有个铁板,又性急要吃,所以就有了这种吃法。”林老板想着怎么在他自家的店里也搞一个铁板炉子。

    “林老板,好吃就行了,你管那么多,厨子只管怎么做蛋,生蛋,还是让鸡去生。”周鼎帮王动回。这话一说,几人酒都差点喷出来。

    “话粗了点,但道理还是对的嘛。”李真帮他圆场。

    “哪天李大人去码头那看看,有没有大螃蟹,要肉蟹,我弄个黑胡椒螃蟹给大家试试!”王动说了一句。

    “黑胡椒螃蟹?”胡椒可是名贵的调料呀,这个菜名就没听过,听着都觉得好吃。

    这是王动在新加坡吃过的当地名菜之一,新马泰之行,就肉骨茶和辣椒螃蟹,黑胡椒螃蟹他吃的爽,这会还没辣椒,只能做个黑胡椒螃蟹,至于肉骨茶,现在已经是京城潇湘记的招牌菜了。

    “丘大人,那旧港有什么好东西吃?”王动问。

    “水果有榴莲,此为万果之王。”丘彥诚刚一开口。

    “太臭。”李真马上就堵上了,“天晓得居然有人会吃那种东西,黄白之物。”

    “怕是李将军不懂吃吧!”王动接。

    “哪里,静之有所不知,那东西闻都闻不得。”

    “闻起来臭吃起香的东西可不少噢。”丘彥诚想起了在王动这吃过的臭豆腐了。

    话真说着,听得“滋”的一声,陈四把酒淋到了鱼的身上,马上酒在热热铁板上蒸开了,香味四散。

    “陈四,那酒,你能不能少用一点呀,做鱼嘛,普通料酒就行了。”周鼎是舍不得那酒呀,王动做鱼,喜欢用烈酒,他觉得入味。

    郑和因为和王动算是有亲戚关系,所以有时在原则方面把的还是很严的,要堵上别人的嘴。而候显就不一样了,他与王动算是君子之交,王动也正是想着这一点,才拉往他,通过他搞好丘彥诚的关系,当初王动想的是,永乐如果真的不想在旧港驻下一兵一卒的,那么王动一定要在旧港把施家扶起来。王动知道,施家需要朝庭的支持,凭他们家的实力,想要在印尼半岛站住脚容易,想做老大,那就难了。



………【第六十节 开发夷洲】………

    郑和是个穆斯林,但为了统战的需要,他还是个居士,目前还没有资料可以查到,郑和和道教有什么来往,反正有一点,很多人认为,郑和是个泛神论者,而他对妈祖的信仰崇拜的确是虔诚的,所以肯定的说,只要有需要,郑和就是再多个道长的身份也是有可能的。在南京,一个新的天妃宫正在造着,到了长乐半个多月,又放话,下次回来,要请旨在南山修个大的姐祖庙。王动作为一个无神论者,很难理解这帮人修庙的热情,而这点,陈泽劝他也要积极投入。王动则回他,茅山那里,他已经投钱修道观了。

    这天,郑和带着费信,王动,张浩三人,去南山游玩,别的人没带,不过,昨天知道郑和有这个雅兴之后,王动吩咐陈四准备了个两个食盒带上了。

    “三峰塔,原名‘圣寿宝塔’,此塔是宋徽宗为祝寿而建,始建于宋绍圣三年(1096年),建成于政和丁酉年(1117年)2月22日,塔身八角七层。因位于长乐城区中心南山之巅,故又俗称‘南山塔’。”郑和做导游,亲自讲解。

    不过此时的三峰塔已经有点破败了,呈现出来的是苍桑之美。

    “静之,你也算是个有钱之人,捐点钱做点善事,把这塔重修一下吧!”张浩不知怎么回事,居然会这么提议。

    “浩子,什么意思,是不是上回在长沙修爱晚亭让你费了心了。”

    “你不说我倒忘了那事。”

    “浩然,你修亭?”郑和被勾起了好奇心,年纪青青的一个小伙子,居然会去修凉亭。

    “去年重阳,和长沙的知府大人同游岳麓山,静之提议修个凉亭,他的岳丈大人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了。后来修好后,静之给起了个名字,爱晚亭。静之,你说说,那会知府大人邀你登山,是不是为了相女婿。”张浩捉弄王动。

    “爱晚亭,名字不错,有雅趣。”费信蛮喜欢这个名字,“爱晚亭,停车坐爱枫林晚,那岳麓山有红叶?”

    “有些,没有京城栖霞山的多。”王动回。

    “栖霞寺的红叶是京城一景。”郑和接话。

    张浩一句话,便给王动摊了这么个事,他也没话讲,修佛塔毕竟是一大善事,积德不说,王动不信这些,但能为他在当地换来一个好名声,这是很值得的事情。事实上,这个塔历史上是郑和出资重修的,只不过,现在落到了王动身上。

    “舅父可曾到过夷洲?”王动问郑和。

    “不曾去过,不过听人讲,夷洲也是有不少乡民,更多的是一些夷族。”郑和很奇怪王动会问这个。

    “夷洲岛大,物产也是不少,如果这样放弃了,很可惜。”王动说,“夷洲地肥,可种稻米,还有很多瓜果,既然朝庭不大想投入人力物力,静之倒是想上去经营一下。”

    “福建地方上也是两种意见,一个要守,一个要弃,京官离的远,那里会管岛上有什么,只是听说那年年有狂风暴雨,又有不开化夷族。每年朝庭放官都不大愿意去,去了又是个个叫苦。如果静之真的有意,无妨,但使人上去好了,若有人要说事,某家替你挡着。”郑和有他的想法,若是把夷洲展起来,以后去硫球和日本就方便了。当然,他不知道,王动心里想的是什么。

    这些天,仓库里还在往船上上货,从京城又过来了两条商船,再过几天还会有两条船过来,那两条船上装的是水泥,最后一条船将装上糖和味精,以及在长乐附近采购的货品。

    王动绝对是个能花钱的主,廖管家则被王动差的买这买那,很多东西他根本不知王动买来做什么。硝石是买回来制冰用的,这个是王动府上的秘密。但木工砖瓦工铁匠纺机这些东西也是要买,难道海外连这些也能卖钱吗。

    考虑到要在海外一年多,王动算过,一个人基本上要吃掉一吨的粮食,郑和是问过他,是和大船队混着吃,还是他们自己准备,王动则回,混着一起吃,但自己船上也会备些,自己备粮成本高,但混在郑和的粮船一起,那就简单了,付钱嘛,小意思。

    廖管家一直说人手不够,结果小孟又介绍了几个渔民家的孩子给他,年龄都在十四五岁的样子,结果廖管家又埋怨,语言不通。不过有一点廖管家很知足,这几个小家伙基本上还是蛮听话的,说东不敢往西,后来沟通才知。个个都觉得在东家这里,吃的好。廖管家又骂,个个都是饿死鬼。

    这几个收来的孩子,三个女四男,廖管家挑了个机灵的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