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永乐时代-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旆āR坏┥萘酥螅蕴钢涞姆匣耙簿投嗔恕H羰卿畎镒约倚值埽饣峥赡芤丫揭桓鲂【扑晾锖壬狭恕�
“李真,你去探了没有,王动买下了李侍郎的府宅?”纪纲问李真。
“回大人,小的没去过,小的手下一个小旗去探了,应该是那,昨天搬进去了,今日大早,他去了大舅子张科的府上。”李真回话。
“张科,潇湘记的老板张科。”纪纲问。
“是的,就在珍珠桥边上。”
“噢。”
“府上有请人吗,安排个人进去。”
“回大人,已经在安排了。王府的管家,前段时间买了些丫头,还在招护院,都有安排。”
“好生看着,有什么异动,不可怠慢,马上报于我知。”纪纲吩咐。
“小的知道。”李真回。
“隔几天,你也去会会他,没事就跟他多走动,看看他过来京城想干什么?”
“是,大人。”李真回纪纲。
李真只是个百户,离纪纲还有一大截子,但李真到了锦衣卫后学了乖,对着上司,要说七分收个三分。因他路遇害王动,回来后,整个锦衣卫,京城的锦衣卫居然有人能与王动生关系,且是偶然生关系的,这马上就被老特务头子,纪纲利用上了。他觉得,李真是自己人,虽然刚从军中转过来,但王动毕竟是个生意人,外人。可纪纲没有想到的,李真入了锦衣卫后,对锦衣卫并不是很满意,出去是威风了,但有的时候做事真的不怎么样,不够光明磊落。
李真是安排了人进去王动府上,廖管家买的丫头,在人肉市场买的,一个犯官的女儿,十三岁,锦衣卫许下话,到里面聪明点做人行事,她流放在辽东的哥哥日子就会好过些。这个丫头与李真单线联系,王动请的护院里,李真也特色好了人,一个当初一起从军的兄弟,赵明,与倭人战斗之时弄伤一只眼,前些时日来投李真,本象介绍到一个镖局去,但这会可以用上了,以赵明的身手,做个护院,太简单了,这算是给他找了个好工作,当然了,也是与李真单线联系。李真担心的是,除了他李真以外,纪纲还会不会有后手,还有人在里面做钉子,若真是那样,不只是王动,而李真本人,都可能有危险,因为李真一开始就是想帮王动的,私底下,真把王动当个小兄弟来看的……
古代文人忌才的有,彼此相惜相怜的也不少,解缙这会对王动就是这种感觉,毕竟,王动年龄比他小,算是后进才学。永乐帝时,很多当朝的大官都没有经过科举,所以王动在解缙眼里,入仕只是早晚的事,王动在长沙不愿意做官,解大人认为是长沙府太小,湖广行省也是太小,楚王,谷王这些在外的藩王不够份量,王动不愿也不想借这些势力进入朝庭,解缙这是典型的以已度人。
当初他被洪武皇帝器重,后被打回老家,皇上放话,多个十年才用。建文帝想用他的时候,解缙犹豫了,燕王已经初露狰狞了。最后,解缙考虑再三,还是隐忍到了永乐当政。他觉得自己这条路走的非常正确,所以,他想当然的以为,王动也会这样做,到了京城后,王动也会马上投向皇帝。
“静之之才,只在解缙之上,不在解缙之下。”这是解大人对王动的评语。
解缙以文名动天下,为一时之冠。但王动词作已经是惊世骇俗了,加上他于商途,这不用多说,户部已经开始传了,王动假以时年,必定富过沈家。于兵事,让焦玉去请王动,且上回回来的李候爷,对王动也是赞不绝口,可为将帅。这些都让解缙吃了一惊,按现在的话讲,复合型人才呀。
………【第三章 金陵烟雨 第九节 京城风云 二】………
漕帮的黄长老和彭舵主对潇湘记不陌生,吃过好几回饭,一般也与掌柜张福打交道,与张科打招呼还是近几个月的事情,还主要是因为漕帮与三湘商会一起做生意,对于王动,彭舵主还是蛮佩服的,这一两个月来,船运生意的变化可以看出,更重要的是,漕帮居然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洗白了,以前只能在江湖人士面前报个家门,漕帮的,现在可好,不管是什么人跟前,帮众都可以挺着胸说是做物运买卖的。
南京城最好季节其实是春天,但南京的春天太短了,以至于一般人只记的南京的秋天。太湖龙王彭康,江湖上响当当的人物,黑道还是官府,都给他几面子,此人行事极为豪爽,对部众更是亲如一家人。彭康从江天羽那得到王动要会会他的消息时,开心的笑了,他一直在想,王动几时会来找他,过了五日不来找,他就准备自己去找王动,踩个盆子,摸摸这个帮主赞口不绝的年青人到底有斤几两。
今日彭康与漕帮黄长老及江天羽三人,过来潇湘记会王动。
远远的,就看到潇湘记门口有人在候着,一个是张科,另一个二十出头的样子,个子略高张科一点的年轻人,正在和张科有说有笑,后面站着的是杨刚。
“彭舵主,黄长老,江兄弟,在下王动,有礼了。”走到近前是,王动走出两步,抢先开口。
“不敢,大掌柜,有礼了,张老板别来无恙。”彭康的嗓门不小,听的张科耳朵嗡嗡的响。
“请,请,里面请。”几人见礼一起进了潇湘记……
“其实舵主你也知,王动此次进京为的也是生意,想搭下西洋的船,到海外去做生意。”
“严帮主有交代过,大掌柜想要怎么做买卖但请开口”
“不敢,不敢。大家一起财。”
“不知大掌柜有何吩咐?”
“恕我直言,做生意王某还知道东南西北,这跑船,一窍不通。”
“大掌柜说笑,本帮水上的那点买卖经大掌柜一指点,懂行的人都知道,大不一样了。”
“舵主见笑,不知漕帮太湖分舵可有人知道郑大人下西洋之事,下西洋的船和人与太湖漕帮的有何区别。”
“这个。”彭舵主有点迟疑与黄长老对看了一眼,然后对江天羽说,“这个,还是由你来讲吧。”
“大掌柜,其实郑大人所用之船,非一般的船。”江天羽开始大谈特谈,好好的给王动上了堂船舶知识课。
原来,为了永乐帝为了准备与周边国家示威和寻打建文帝,早早就有步骤的开始造海船,一是集中优秀的匠师到福建和京城两地,二是把制船定下标准拆散了在大明各地承造。在这里面受最大影响的就漕帮,朱元璋时期也就有了民间不得造大船禁令,且朱元璋实行的户籍把各行各业都定的死死的,他在位几十年,这种强制计划式的展,倒是让各行各业很到了很大的展,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集中和专业。漕帮的人,其中主要是造船的匠人被集中迁到了京城,所以江天羽倒真成了个行业。
“大掌柜,郑大人和船队大致有五类船,最大的是大明“宝船”。长余四十四丈,宽十八丈,水上三层,水下五层,此船可容纳上千人。此船为出洋主帅的旗舰,第二种为“马船”,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其上可跑马,为骑兵所用。第三为“粮船”,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主要是运粮草。第四种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此座实为商船。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用于作水战。”
“江坛主,上次王某从长沙到京城所用之船与郑大人的船比?”
“大掌柜所坐之船实为战船改制,实为二千料福船而已。”
搞老半天,王动才现,自己坐的船在郑和的船队中是最小的一种。
“大掌柜郑大人的船队,船虽有五种之分,然其功用结构各异,去年郑大人出使西洋,从京城驶出的船六十有余,然,此后自京城江面过往苏州汇合郑大人的船计有五十余艘,苏州亦有四十余艘在候着,帮里兄弟传言,还有百余艘船会在福州和琼州与郑大人相会。天羽以为,郑大人此次下西洋,可能真会有两百五十余船。”
“差不多,差不多,我也有所耳闻。”王动知道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有27000多人,船两百四十余艘,这与江天羽估计的不错,这个江天羽倒不能小看。
“可有漕帮子弟在郑大人的船队之中?”
“不多,不过百数?”彭舵主回了话。
“果然不多。”百多人,放在郑和的船队中真的一下就看不见了。
“郑大人多用兵士操船,漕帮之人,多为匠户,随行只为修船。”
“原来如此。”……
“彭舵主,王某如能说动商会出五艘船跟着郑大人的船队,漕帮可有人手?”
“大掌柜,能上山莫下海,彭康也只是在太湖讨生活,虽有心驶出江海,但也不自知行船,江河湖海各有不同,人手是有,可堪大用者不多。”
“彭舵主自谦了,此事我已经与严帮主有所商议,漕帮各个堂口都要出些人手,算是租用人手,买卖做成,漕帮抽一五成红利。”
如果说董标还不大清楚一成五红利是多少,那彭康则就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在江上湖上折腾整年,不如出海一趟。
“这个分多少利那是后话,彭某也是想要把事做的漂漂亮亮,不能堕了漕帮的威名。”彭康这会笑的蛮开心了,一边的长老也开始捋胡须了,江天羽更是吃了一惊,拿一成红利算是惯例,一成五可是多了五分。大掌柜刚才还说租用人手,也就是说,吃喝在船上的钱船主出,这个自然,还有工钱拿,生意做成还有红利分,这个条件蛮不错。
“彭舵主,此事王某不日将知会商行其他东家,人手方面,还请彭舵主多多照顾。”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话谈的很顺利,酒自然也就多喝了几杯,等王动回到自家府宅的时候,都蛮晚了,不过让王动吃惊的是,两位夫人都还没睡。
开始王动以为住在狮子山下不算偏,这几日来回一跑才知道,放在明朝这地方真是的农村乡下了,且不说回家路上经过连绵几里路兵营,关键是晚上那会没路灯,若不是巡逻的兵丁手上的灯笼和兵营的灯火,在这夜路上走,还是很吓人的,路虽然有近十丈宽,也就四个车道的样子,关键是路边没什么人气,不是小山包,就是灌木野草。
两位夫人这两天也是在家忙碌着,自长沙带过来的丫头要帮忙着整理收拾,新买的丫头要调教,还要进城一次去买生活用品,不过倒也没什么责怪王动买房子买的偏远。古人真好,夫为妻纲,倒真准备嫁过来做牛做马一样。
………【第三章 金陵烟雨 第十节 京城风云 三】………
王动一直不清楚,自己回到明朝后,对历史会有多大影响,但从他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在潇湘记一一实现,并达到了他预期的目标后,他的胆子开始大了。
隔天要会解缙,王动回到家里又开始翻书,在他有限的资料中寻找解缙的资料,和一般的小人物打交道,王动已经应付自如了,但遇到个历史名人,王动还是不放心,毕竟中国历史纵横几千年,能留下名字的就那么些人,能让一般中国人记住名字的更少,所以这些让人记住名字的人,绝对个个都是人中龙凤,不可小看。
结果一找之后,更让他吃惊,历史上的解缙此时正在倒霉着。永乐五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