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牧云记 ·今何在(著)全本!-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看得都着急。当年咱们祖先北陆起兵时,有事不都是骑马直冲帐前的,说什么做什么都爽利侃快;偏来东陆学了这么多慢条斯理的规矩,还有那些文臣有话不明说暗中非议的毛病。”
穆如寒江觉得这话才对脾气。想若是长皇子,那天必然会和自己一起直辩太华殿前不让骑马的规矩可笑之处,而不是像二皇子那样隐忍谦和,宁愿自己受屈,只想天下无事。要是二皇子当了皇帝,那一定是处处议和,仗就没得打了,自己还怎么横扫千军啊。心想自己若掌握兵马,定是要支持长皇子做皇帝的。
苏语凝在屋里快乐地收拾着包袱,他的父亲苏成章已然升为御史主笔来京上任。她可以获准搬到都城中的新府第去探亲了,父母明天就会在宫门前接她,一想到这个,女孩就恨不得这一天快一些过去。
可是她却找不到自己平日习诗练字的窗课簿了。唤宫女来寻找,宫女说:或许被清扫的侍女当作陈年旧纸捡走了吧。苏语凝看到她眼神闪避,心中一丝不安掠过,但这诗抄拿了去又有什么用呢?只可惜了自己想交给父亲看的每日一首的习作。
少女并不知道。此刻,她的一首《咏梅》正被摊在明帝的桌案上。
“孤标婉韵两堪夸,占尽世间清与华。
素影一痕香若许,铁笛三弄是谁家?
冰添气味云增态,雪欠精神玉有瑕。
我不冲寒先破蕾,众香哪个敢生花?“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太过明显了。小小年纪,就俨然以皇后自居,也不知他们家是如何教子的。这样的人,怎么还能留在宫中,陪着皇子们?”南枯皇后正气冲冲地说着。
明帝桌上摊着北陆来的急报,瀚北八部作乱,兵锋已至悖都城下,他哪有心思为宫中这些事操心。挥挥手道:“你是皇后,主持内宫,这些事你作主就可以了。既然这孩子人品不行,就让她父母把她接出宫去好了。”
这么随手的一挥,另一个人的命运就完全地改变了。
于是苏语凝的父亲苏成章在宫门前接到的,是被懿旨逐出宫来的女儿。
皇上的轻轻一挥手,在这初入京城的官宦之家来说,简直是如山般的罪责。女儿究竟做错了什么?听说是写了一首反诗?苏成章惊恐不安,又探听不到实情,只有日日跪在皇城门口请求宽恕。但宫城里的明帝压根不知道这件事,他整天担忧的只有一件事:北陆的烽火烧起来了。
苏语凝恨不得自己死了。她并不在乎被赶出宫,但她心疼终日惶恐不安的父母。父亲天天去皇城前跪着,母亲在家里团团转,喃喃念着:“这可怎么好,这可怎么好……”她会突然开始收拾东西,说:“语凝,我们快逃出京城吧!娘就你这一个女儿,万一降旨杀你……娘不能没有你啊……”忽而又开始烧家中所有的书信墨存,“这些全都是罪啊,不能留,不能留!”
她的神智已经面临崩溃了。
苏语凝拉住母亲的手,哭喊着:“她们只不过是冲我来的!我不呆在宫里,不和他们争那个皇后就没事了!没事了,阿娘,不用怕的。”可是母亲哪里听得进她说什么。
苏语凝又抹着眼泪去皇城前找父亲,拉着他的衣袖说:“爹爹,我们回家吧。”
父亲却一巴掌打在她脸上:“你这小孽种,你还敢来!让陛下娘娘们看见了,还不心烦?你想死吗?”苏语凝哭道:“是我的错,那我就死在这儿好了,关爹爹阿娘什么事。不要再为我受惊受怕。”一头向宫城撞去,却又被苏成章抱住,大哭道:“孩儿啊,为父在这多跪一天,皇上少一分气,你就多一分机会保全啊。你快快回家去,不要再让宫中的人看见你了。”父女抱头大哭。
忽然背后有人问:“这是怎么了?苏语凝?你怎么在这儿?”苏语凝抬头一看,却是穆如寒江,正和皇长子牧云寒从城外猎场回来。
苏语凝忙拉了父亲转身跪拜:“参见皇长子殿下,参见穆如三殿下。”
“你这是怎么了啊,”穆如寒江笑着,“不是上次才写诗笑我是螃蟹吗?这会儿倒这么装起客气来了。”
“什么?!”苏成章惊得手脚皆抖,“你……你还写诗嘲笑穆如家小殿下?我真后悔教了你写字啊,看我先剁掉你的手!”
苏语凝苦笑道:“他……他不一样的……”
穆如寒江跳下马来:“咦?这位是……莫不是你父亲?啊,苏老伯,见礼见礼。”
苏成章忙伏身:“罪臣万万不敢!”
“罪臣?你什么时候成罪臣了?”背后走来的长皇子牧云寒笑道。
“她们说我写诗犯上,把我逐出宫了。”苏语凝低头流泪。
“他们?他们是谁?”穆如寒江回头瞪着牧云寒。牧云寒皱皱眉,叹息一声,苏语凝这件事他自然有耳闻。他走到苏成章身边,把他拉起:“苏大人,后宫里的小事,与你毫无关系。千万不要放在心上,父皇绝对不会有为这点小事怪罪你的意思。”
“可是……可是……小女犯下大罪,冒犯了皇威……”
牧云寒大笑一挥手:“什么皇威,只有宫中的内侍们喜欢拿这些吓人。当年先祖在北陆时,对部下全都是兄弟相称,不分彼此,贵在坦诚相待。入主东陆三百年,当年大家的那份率直也全要丢光了,尤其是内宫,很喜欢为一些小事争斗。父皇心中对是非还是明彻的,苏大人放宽心些。”
苏成章感激得连连磕首:“有殿下此言,臣当肝脑涂地,尽职尽忠。”
穆如寒江却一旁按不下火道:“又是皇后南枯家那帮人搞的鬼吧?看我冲去,打她们个满地找牙,给你出气!”
牧云寒笑道:“寒江弟你就不要出面去争了,这些天父皇正为北陆的事心烦,没准过些日子你们穆如铁骑军就要远征,你还是多回家陪陪父母。这件事,我过些日子找机会向皇上禀明。”
“要……要打仗么?”穆如寒江兴奋得说不出话来,“终于要打仗了,我可以去么?”
“哈哈,那要看你的父亲肯不肯带你了。”
穆如寒江转头对苏语凝说:“我要去上战场了,不过你放心,有我在,就不会让人欺负你。将来有人对你不好,你就说我穆如寒江的名字,管他是皇亲国戚、将相王侯,没有我穆如寒江不敢收拾的,任谁也不敢再动你。”
苏语凝重重点头。苏成章忙按她头道:“还不磕头拜谢穆如殿下!”穆如寒江连忙转身跑了,跳上马却突然回过头来:“只不过有一件事,”他冲苏语凝眨眨眼,“你给我写的那首诗要改改哦。”
苏成章诚惶诚恐,牧云寒放声大笑,苏语凝满脸飞红。本来世界冷得全是铅一般的颜色,却总会有灿烂如阳光一样的人,不论活着多么辛苦,看见他就觉得心头温暖。
8
北陆草原上游牧部族叛乱,急报一份接着一份,快马踏碎了皇城门前的玉砖。端王朝不得不出动真正的精锐主力,虽然明帝明白,自己的兄弟远比远方的悍族更可怕。
穆如世家和他们精心训练的铁骑军要远征了。穆如寒江发现自己的母亲这几天心神不宁,都听不见他说话。她不再让他出去玩耍,说:“多去和你父亲说说话吧,你可能要很久看不见他了呢。”可穆如寒江不能理解,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定要和父亲一起上战场的。
大军出征那天,城北旌旗浩浩,大军列阵,像黑色的山林。穆如槊接过明帝敬上的出征酒道:“陛下,你的九弟宛州王牧云栾早有反心,只怕不会放过这样的时机。万请尽量多稳住他一刻,若他起兵,千万坚守,待我急速扫平北患,大军赶回之日。”
牧云勤点点头,叹道:“没有穆如铁骑,哪来的大端朝。穆如兄弟,只有你,才是我的亲兄弟啊!”
穆如槊感慨,单膝跪倒道:“愿为陛下效命,肝脑涂地,至死方休。”
大军齐齐跪倒,喊声如啸:“肝脑涂地,至死方休!”
穆如槊转身挥手:“上马!开拔!”
千军万众翻身上马,整齐如一,像是大海怒涛掀彻。
突然人群中一声马嘶,一少年全身贯甲,策马追了出来:“父亲,我与你一道去。”
穆如槊回望喝道:“大胆!回去!我不是说过,待你到十二岁,才可从军。”
“这次不去,以后要等到何时才再有仗打?”穆如寒江急得大喊。
穆如槊看着儿子,叹一口气,拨马回来,扶了扶穆如寒江那有些大的头盔:“战场,从来也不是好玩的地方,你去过一次,就不会再想去第二次,可将来,只怕会有无数你不想打却不得不迎战的时刻,还是先练硬你的身子骨吧!”
他在穆如寒江的肩上重重一拍,少年啊的一声几乎摔下马去,觉得半边身子都麻木了,但他紧紧咬牙,拉住缰绳,歪了几歪,还是在马上挺直了身子。
穆如槊笑了:“像我穆如家的儿郎!下一次,下一次出战一定带上你!在家把武艺练好喽。”
他长喝一声,纵马融入大军。穆如寒江望着父亲背影,无限失落,能不能去战场突然不再重要,他只是觉得父亲要去很远的地方,没有人知道何时会回来。以前没有过这样的别离,似乎一些变化,正在慢慢地发生。
9
六月十九日,穆如军与瀚北八部会战朔风原。战况血腥惨烈。
六月二十一日,借端朝穆如军主力援北,西南邺王牧云栾发讨帝都檄,宛州兵变。不出三日,宛州十二郡中已有九郡宣布效忠牧云栾。宛州大半已入牧云栾之手。
七月四日,端军与牧云栾宛州军会战于宛北青石城下,端军大败,退守宛北最后重镇南淮。
同日,远在北陆的穆如槊接明帝急诏,留下铁骑继续与瀚北八部作战,率穆如氏众将只二十七骑急赴万里之外宛州指挥南淮之战。
穆如寒江在家中,也天天关注宛州战事,恨不得就立刻代替父兄们去领兵出征。忽然听说父亲已赶至宛州,乐得拍手道:“这回好了,看那牧云栾还能狂个什么。”
母亲却拥住他满面忧色:“你父亲和你叔叔们只率几十骑回来,铁骑全留在北陆镇守,此时手下只有刚从青石败下来的几万残军,还有那个南枯家的什么征讨大将军,一向与他不和……唉,这可如何是好。”她喃喃地仿佛在说给自己听。
“不会的,父亲和叔父们怎么会输呢?”穆如寒江执着地相信着。
九月,传来了南淮兵败的消息。端军在宛州最后的重镇失守,整个宛州十二郡,王朝在东陆四分之一的土地,尽入牧云栾之手。
听说征讨军将们退回天启帝都来了,穆如寒江却把自己关在屋里。父亲输掉了战争,少年也输掉了自己的信念,父亲的神话破灭了,他也如被人踩在了脚下那样痛苦。那一天,穆如槊和几个弟弟只十数骑回到天启,上殿面君之前,他赶回家中来见妻儿一面。他敲着穆如寒江的房门,呼唤着他的名字,穆如寒江却只是抱头不答。良久,他听得父亲一声悠长的叹息,转身而去。
穆如寒江一生都为此事深深地痛悔,后来他才明白父亲在上殿面君之前为什么还要匆匆赶回来,因为他已经预感到了将至的可怕结局。
金殿之上,原宛州征讨大将军和他的派系将领们开始把失败的罪责都推到穆如世家身上,从前畏穆如世家如虎的东陆文臣们也终于等到了机会,渐渐地,朝中所有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