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明朝海主 >

第16章

明朝海主-第16章

小说: 明朝海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手臂上的青筋可以看出,他将自己全部的力量都用在了这只手上。这枚炮弹击碎了敌船的甲板,同时也打碎了他心里最深处的那一丝骄傲。他长叹一声,好似是终于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片刻之后,叶麻又恢复了之前的样子,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指挥水匪们拼杀。

    叶麻在疯狂的砍杀,而这边的李天佑等人却在轮番的开炮。“李叔,你看到了吗?这是子筒,火药和弹丸都是填在子筒里的。然后将子筒塞到母筒之中去。然后再点燃引线就好了。这佛郎机炮操作起来没什么复杂的,最主要的还是炮口的方向和角度。”一边填装大炮,李天佑还一边给他们讲解了这佛郎机炮的操作。

    和之后出现的那种前装式火炮比起来。这个时代的佛郎机炮和现代的火炮还是比较相似的。都是属于后堂填装。只不过因为工业的限制,全手工制成的大炮密闭性并不是很严。而且,子筒母筒结构之间的缝隙也限制了这大炮必然不会射程太远。所以轻便的佛郎机炮才会渐渐的被之后出现的红夷大炮所取代。但是不管怎么样,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这都已经是顶级的战斗武器了。

    对方的关船在慢慢移动,而李天佑这边,也在不停的给大炮调整角度,大炮不间断的发射着。当叶麻带着水匪杀上一艘伤痕累累的关船时,另外一艘早已被李天佑的大炮击沉多时。本来还要继续开炮的李天佑,见叶麻杀了上去,自然就停了炮火。

    李福三人轮番开炮。很快就打沉了一艘关船。正当他们刚开始觉得有些顺手的时候,李天佑却下令停了炮火。李福举起火折子的手停在半空不知道该往哪放。而梁三也是抱着子筒一脸意犹未尽的遗憾。就连一向冷峻的潘常也不禁抱怨道:“这倭人的船只也太不禁打了,还没发个三五炮竟然就沉了一艘。”李天佑听了只是笑道:“换了咱们的船也是一样的下场,这炮弹又快又重,木质的船板哪能禁得住那种分量?还不是一砸一个洞?”

    听了李天佑的话,梁三仿佛是想到了什么,脸上瞬间就变了颜色,“佑哥,你说咱们只得了这一门佛郎机炮就这么厉害,那以后要是真正的佛郎机人杀来,岂不是有多少船都不够他们砸的?”梁三这话说出来,潘常和李福的脸上也变得凝重起来。

    “你这小子,想的倒是长远。”李天佑用手拍了一下梁三的后背,笑着说道:“这个用不着担心,那些外国文盲都没学过几何,运动战里十炮里能打中一炮就是老天爷照顾了。”“几何?”见三人面面相觑,李天佑也懒得解释,便说道:“不用多想了,只要知道他们的炮打不准就可以了。”说完用手拍了拍身边的佛郎机炮,说道:“这东西不错,可惜咱们的精铁用完了。不然还真应该多造上几门。”李天佑这一说李福就急了:“少爷,你说啥,这么沉的东西全是用精铁造的?”李天佑想了想,“也不全是,下边的架子和炮弹可以不用精铁。”李福一听脸就白了,“娘咧,难怪这玩意厉害,敢情这么贵啊。光是造那几十杆火枪,咱们李家就空了。这一门炮可得比那些枪重得多啊。”

    看着李福哭丧的脸,李天佑笑着说:“李叔,记住,这火器必须用精铁来造,这样才安全。这也是没有办法,真要是有更好的材料,连精铁我都不想用。用生铁造是便宜些,可要是放两炮一炸膛,跟身边放了个手榴弹一样。这造出来给谁用?”李福虽然听不懂什么叫地雷,但是李天佑的意思他能听明白。不由得点头说道:“少爷说的对,我也知道这安全最重要,就是有点嫌贵。”李天佑指着对面那条沉没的关船说道:“只要是能让咱们好好浮在海上,别像他们一样被别人给打沉,再贵也值。”说完李天佑猛然想到,刚才提到的手榴弹似乎用不到什么特别高的工艺要求,自己要不要抽空也弄几颗来玩玩。

    就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叶麻已经完成任务开始返航。远远望去,对面的倭寇船队零零散散的漂在水面上。船上横七竖八的全是尸体,而附近的海水已经被船上渗出去的鲜血染得通红。

    李天佑让旁边的船只给叶麻让出一条路,示意叶麻可以径直离去。但出乎李天佑意外的是,这叶麻居然没有直接离去,而是再次登上了李天佑的船。

    叶麻孤身上船,满身的鲜血还没来的及擦拭。只见他手里拎着那颗年老倭人的头颅。双手放到了李天佑面前的甲板上。低声说道:“他是这个倭寇船队的首领,以前和岛津义弘交手时,我见过这人。名字叫种子岛惠时,统领铁炮队。是萨摩岛津手下的一个领主。”李天佑点头道:“辛苦你跑这一趟,按之前说好的,现在你自由了。驾船离去吧。”

    李天佑说完,本以为这叶麻会转身离去。没料想这叶麻却是两腿一弯,径直跪倒在了自己的面前。周围的人全都呆住了,连李天佑都有些傻眼。只见叶麻双手扶地,低头俯首。口中大声喊道:“叶麻愿为李少爷效犬马之劳,愿李少爷能够收留。”

    叶麻这话一说,整条船的人都愣住了。李天佑木然的眨了眨眼,说道:“我已经同意放你离去,你这又是何苦呢?”

    叶麻跪在地上,摇头说道:“李少爷,我是真心实意想要投奔你的。之前是我太狂妄了,想着船主他投了朝廷,我便能做这东海之主。现在我却看明白了,这片大海根本就不是我能染指的。而我叶麻充其量就是一条狼,而李少爷你就是那深海的鲲鹏。叶麻只盼能够追随李少爷左右,也就心满意足了。”

    李天佑也是皱了皱眉。从心里讲,他并不愿意收一个杀人无数的水匪头目做手下。但这叶麻说的真切,又是真心投奔。思考良久,他从怀里把刚才肖显写的纸条拿了出来。对着地上的叶麻说道:“既然你想为我做事,那我就交待一件事给你去做。这是刚才肖显写的,纸上有被九州岛上的倭人买走的我大明的子民。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去把他们救出来。等你完成这件事,你就算是我李天佑的手下了。”说着,李天佑顿了一下,“当然,你若是不想做,留下字条,回去做你的水匪头目,我还是那句话,只要不来惹我,我便不会去找你麻烦。”

    李天佑说这话,本意是给叶麻个台阶下。让他知难而退,一走了之也就是了。不曾想这叶麻却双手接过李天佑手里的纸条。仔细折好收到了腰间。重重的给李天佑磕了个头。然后转身向船舷走去。当他的脚踩到船舷上的时候,背对着李天佑说了一句话:“少爷,叶麻必不负所托。”说完便纵身跃上了自己的船,指挥者手下的水匪,向着大海深处驶去。

 ;。。。 ; ;
第十九章 送归崇明
    李天佑看着叶麻远去的帆影久久不语,心中也不知道是些什么滋味。站在他身后的潘常却说道:“这人是条汉子,他若是回来,你就收了他吧。”听了潘常的话,李天佑默然的点了点头。

    见叶麻走远,李天佑转身对众人说道:“这里的事已经了结,咱们过去把那些倭人的船只收拾一下,快些弄完也好回家。”说完,李天佑下令,八条大船同时派出小艇,来到了倭人船队所在的地方。李天佑率先跳到一条小早上,也不去管死掉的倭人,径直走到船舱前。拔出腰间绣春刀将锁头斩断。伸手拉开了舱门以后,李天佑看到舱内情形,不禁怒火中烧。这些倭寇当真丧尽天良。那狭小的船舱中,竟然像堆叠货物一般,每一个缝隙都挤满了人。这样的堆法,别说舱门锁着,就算是开着舱门,这些人也没有一个能动的。

    李天佑伸手将最外边缝隙中挤着的幼童拉了出来,船舱里才稍微松动了些,随后一个个的将他们都救了出来。李天佑转身喊来水手将被救出的这群女子和幼童全都送上了大船,这才转身跳到了另一条小早上。所幸这些倭寇不是专门掳人的人贩子。将这十条小早的舱门打开后,大多数的舱里装得只是一般的财物,以铜钱和陶瓷器皿居多,还有一部分首饰。有的舱里还发现了一些金银,令李天佑不解的是,这些倭寇竟然还抢了些春宫图和几把锡制的尿壶。难不成他们那边连尿壶都没有?

    这些船里,有一条专门装的是各种抢来的丝绸布匹。包括整匹的绸缎和各种面料,连绸制的成衣都有,最令人发指的是,水手们竟然还发现了几件沾满鲜血的肚兜。看着这几件肚兜,潘常手上关节攥的咔咔作响。憋的满脸通红最后憋出一句:“简直是丧心病狂。”

    将人全部救出,又取走了倭寇船上的财物。李天佑命人将自己那五条小船给找了回来。不知道是不是看在之前李家和王直的关系。船上的水手只是被捆在舱里,并没有伤亡。李天佑从这五条小船中取出了之前存放的桐油,倾倒在了这些倭寇的船只上。远远的一个火把扔过去,这些倭人的船只和尸体就被吞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李天佑等人一共从这些船上救出了三十四名女子,二十一个幼童。光是各种财物,就堆了李天佑整整两个船舱。这绝对不是肖显所说的,仅仅抢了几个村庄便能得到的数量。

    这些女子上船之后,坐在舱里不停的瑟瑟发抖,看着这些可怜人,李天佑只说了一句:我是明朝人,你们得救了。她们便相互抱在一起抱头痛哭了起来。而那些幼童因为年纪小,只是有些害怕,却没有更多的举动。

    回到了甲板上,李天佑面沉似水。对着船上的人说道:“各位,在回码头之前,先去趟崇明吧。”李天佑话一出口,船上的所有人竟然同时点头。

    船队调转航向,驶向不远处的崇明县。

    而此时,崇明知县唐一岑,正坐在大堂之上生闷气。那些疯狂的倭寇,竟然登陆之后直接扑向县城。幸亏看守城门的兵丁见状不对,及时将城门关闭,这才使得崇明县免去一场浩劫。可谁想到,这些倭寇攻不下崇明县,竟然转头扑向了附近的村镇。而且抢劫效率高的令人发指,仅仅半天时间,就将附近十余个村子洗劫一空。

    这些倭寇的手段极其凶狠,只要是敢与他们对抗的村子,不论男女老少,全部杀绝。唐一岑看着堂下跪着的几个满身血污的百姓。这是侥幸从那些倭寇手下活下来的人。他们活下来的第一件事不是逃命也不是给自己治伤,而是径直来到了这里。找到了爱民如子的唐大人。

    看着这些百姓身上的伤口,唐一岑的心如滴血。堂下还有两个头发花白,比他父亲年纪都大的老者,在不停的给他磕头哭诉着村里被倭寇抢了年轻的女子和懵懂的幼童。

    看着那一个个憔悴的面孔,唐一岑也坐不住了。他急忙从桌案后边走了出来,将这些人一一搀扶起来。让衙役先带这些人去包扎伤口。转头对旁边的师爷说道:“刚才他们说的,可全部都记下来了?”这师爷听了县令的话,也是皱眉,小声说道:“大人,这记下来有什么用处?他们或是被倭寇所杀,或是被倭寇掳走,就算是记下来,我们去哪里找那些倭寇?”

    听了师爷的话,唐一岑将脸一沉,说道:“那便不记了吗?全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