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海主-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
第147章 镇海公
次日早朝,隆庆皇帝朱载垕宣布了封李天佑为镇海公的旨意。果不其然,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臣们犹如炸了窝一般的纷纷出班斥责朱载垕胡来。如今四海升平,根本就没有可以立战功的地方。普通爵位都封不得,更何况是公爵,这得天大的功劳才能获封。当年那些国公,那个不是出生入死百余次才换回来的。
看着下边打了鸡血一般的大臣,朱载垕暗暗好笑。等他们吵得差不多了,他这才开口。“你们这是在质疑朕吗?”
心直口快的阁老高拱站了出来,“臣等不敢质疑陛下,只是没有战功不得封爵,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难不成陛下连这个规矩也要破了不成?”高拱这话明显是对朱载垕有成见,自从他当了皇帝,一直都在挑战各种规矩。
那朱载垕轻声笑了几声,“若是我说他有战功呢?”
他这刚一说完,兵部尚书就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一般跳了出来。“不可能,如今四海升平,天下哪里来的战事?”
朱载垕似乎非常喜欢这种大臣反驳自己,然后再被自己用如山般的证据压倒的那种感觉。见有人跳出来,他的嘴角不由自主的开始上扬。“若没有战事,那吕宋是怎么并入大明的?难不成他们与大明并存了几百年,忽然脑子开窍了不成?”
“这……”兵部尚书说不出话来,他站出来的时候,就没想过吕宋的事。皇帝说的没错,若是没有战争,哪来的开疆扩土。别说那些吕宋人脑子开窍,就算是他们集体脑子被驴踢了,也绝对不会主动的将国土并入大明。
“陛下的意思是说,整个吕宋,便是这李天佑打下来的?”
“然也。”朱载垕再龙椅上笑着点头,“吕宋这几年的税收,你们也都看在眼里。就是以这等功劳,所以朕才要封个公爵给他。众位爱卿,可还有话说?”
那兵部尚书转头又站了回去,以吕宋一国之地换个国公的名头,显然是大明这边赚了。朝中这些大臣都是人精,这种账目一个个都算的清清楚楚。朱载垕这么一说,本来还在义愤填膺的这些人都不说话了。
看着这些大臣怒色还未退尽,脸上又升起尴尬的表情。朱载垕的心情大爽。看着这些大臣的模样,他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
站出来的依然是高拱,徐阶病倒,李春芳不知何故没有上朝,他现在发言便是代表了整个内阁。“陛下,这进献吕宋的功劳确实是够了。可这李天佑从未做过官,这一下就封公爵,是不是有些欠妥当?”
朱载垕面无表情,“那依爱卿所见,又当如何呢?”
高拱说道:“不如先封个低些的爵位,让他慢慢习惯一下。以后再逐步擢升也是颇为妥当的办法。”
朱载垕的脸上明显有些不高兴,这些家伙就是在于自己作对,既然佑哥的功劳够了,还要在哪里推三阻四。这分明就是捣乱。
“朕觉得爱卿提议不妥。”朱载垕还没等高拱细说,就将他接下来的话路给阻断了。“若是给他慢慢擢升,少不了将来要让他进入朝堂。而据我所知,李天佑此人志向不在朝堂之上。我给他个公爵的名头也不过就是以示嘉奖。既没有封地,也没有俸禄。”
陛下高明,这是所有大臣心里冒出来的一句话。爵位虽好,可值钱的还是封地和俸禄。如果给一个低些的爵位,事主高不高兴放在一旁,少不得要在封地和俸禄上给些优待。这直接一个公爵的名头砸下去,一切封地和俸禄全免。陛下果然做得一笔好生意。
朝廷不但不吃亏,还占了一个大便宜。这样的事,任谁也说不出个不字来。就连那站出来说话的高拱,也由衷的说了一句,“陛下英明……不过老臣有件事要澄清一下。”说着他转头看向所有大臣,“陛下这种行事风格,可不是我所能教出来的,以后各位同僚千万不要对高某另眼相看。”
高拱是朱载垕以前的老师,现在朱载垕在朝堂上就显露出一脸的奸商嘴脸。高拱觉得自己有必要公开解释一下,免得自己因为这皇帝而被众人误解,处处被人提防就大为不妙了。
“呃,高大人的人品,下官等人皆是有目共睹。”见高拱在上朝时澄清,平时一个与他关系不错的官员立刻说道:“所谓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样米养百样人……”
“闭嘴!”这人还要继续往下说的时候,朱载垕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指着刚才说话的那个官员喊道:“这是朝堂,你那里胡说八道什么。拖出去掌嘴!”
两个殿前侍卫过来将那官员给拖到了外边。朱载垕这才坐下来继续说道:“朕刚才已经说得明白,现在你们对于李天佑封公爵一事还有和话说?”见所有人都不说话,朱载垕这才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拟旨,封海门县人李天佑为镇海公。爵位世袭,封地由镇海公本人于大明国土外自取。”
无耻,听着皇帝的旨意,所有人心里都浮出了这两个字。他们都选择性的忘记了刚才义愤填膺的职责皇帝乱封爵位的那一幕,反而替这个新晋的镇海公抱起了不平来。
“对了!”宣读完了旨意,朱载垕终于想起来另外一件要在朝堂上说的事。
“高爱卿,之前你与徐阶所处理的鸦片之事。现在有了后续进展。”听到朱载垕这一句话,那高拱立刻又从文官里跳了出来。比起那个公爵的虚衔,这才是真正关系到天下安宁的大事。
“昨晚锦衣卫从阁老李春芳的府宅之内抓获了大食商人数名。经审讯,他们便是之前欲在北京城贩卖鸦片的那些人。这些人回头让锦衣卫交接给刑部审理。”朱载垕说道这里停了一下,稍作思考又继续说道:“至于那李春芳,他包庇这些祸国殃民之辈,朕已经决定将他流放边疆,任何人不许求情。”
朱载垕没提李春芳想要造反的事,只是以包庇那些要犯的名义将他流放边疆。以这个罪名来说,这处罚显然是有些重了。包庇朝廷要犯,最多也就是削职为民,而不至于流放。不过对于这些朝廷大员来说,堂堂一个阁老削职为民,还不如流放呢,至少那边熟人少些。省的面上难看。所以也没什么人替他求情。
朱载垕环视了一下众人,随后说道:“退朝,高拱留下,随朕去后宫议事。”
 ;。。。 ; ;
第148章 秀才遇到兵
朱载垕留下高拱,自然是要商议那顾散之的事。景王要谋反,这是件大事,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前,他可不敢公开宣扬。自己的人缘朱载垕清楚得很,现在真要大肆宣扬的话,不用那朱载圳的人过来,散了朝就会有大臣派人去投奔景王。
当然,这些与李天佑没什么关系,在确认朱载垕有万全的应对办法之后,李天佑带着他镇海公的名头,再度出海了。
李天佑是从运河去的天津,从天津卫的入海口直接进了渤海湾。梁三驾船一路南下,到松江的时候,李天佑等人顺便去看了看唐一岑。这个位卑权重的唐大人正一脸晦气的在教导那李春芳。
“那个……李大人,下官……”
“不要叫我李大人,我现在就是个流放边疆的罪犯,虽然陛下开恩,让我过去管些事务,也不过就是罪犯里的囚头而已,唐大人不必与我客气。”
李春芳嘴上是这么说的,可他那一脸的不屑分明就出卖了他内心的想法。这不过就是个知府,有什么资格在老夫面前指手画脚的,还要指点老夫为官之道,老夫做官时,他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娃娃。
唐一岑知道李春芳的不情愿,如果可以的话,他也不想这么尴尬的教李春芳。可是不教又不行,海上可不似大明,那些人都是水匪出身。若是这李大人过去之后耍起官僚作风,真要是让人砍了。那这人可就丢大了。
“李大人。”唐一岑起身一躬到底,“不管你愿意听也好,不愿意听也罢,一定要将下官说的这些放在心里。这些都是关乎身家性命的事情,在海外不比大明,一个不留神,就性命堪忧。”
那李春芳将头一横,“笑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老夫我站住一个理字。走偏天下也没什么好怕,虽说那边是印度,可现在成了大明的地方,就得按大明的规矩来。”
“好好好,只要李大人你肯讲规矩就好。”那唐一岑一连说了三个好字,“下官现在将那边的规矩跟李大人说一遍,只要守着这些规矩,就决计不会有问题。下官这几年送出去的官员,除了极个别的几个人死在海外,剩下绝大多数人都过的很好,许多年轻官员甚至将家眷也搬了过去,说那边的生活要比大明轻松许多。若是李大人习惯了那边的规矩,应该会比京城过的舒服。”
说完,也不看李春芳皱起来的眉头,就直接开讲。将那些外驻官员需要注意的事项一一给这位李大人讲了一遍。
李春芳越听脸色越难看,这唐一岑刚给他将完,正口干舌燥想要喝口水的功夫,就听得那李春芳怒道,“这简直就是荒谬,不止是荒谬,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老夫在朝辈子,就从来都没听过这么做官的。”
看着李春芳那一脸的怒气,唐一岑也是苦笑。平日里他教那些年轻官员时,只是解几遍便国情不同,入乡须随俗也就说通了。可这李春芳明显就是个又倔又固执的老官场。他只要一认死理,这道理便说不通了。
唐一岑为了李春芳的事煞费苦心,这些天他的头发都白了不少。可是收效甚微。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外边的衙役来报,有个叫李天佑的商人求见。
李天佑!这唐一岑连官服都顾不上换,直接就跑了出来。看的那报信的衙役也是发愣。除了当年抄惊堂木打倭寇的时候,还从来都没见过老爷这么急过。
“你们可算是来了,这几天可把我给愁坏了。”这唐一岑一见李天佑,就开始倒苦水。
那李天佑笑道:“有什么好发愁的,那李大人不好对付?”唐一岑一脸的苦笑,“何止是不好对付,他虽然不在任了,可官威还在,光是要和他正常说话,我就整整练了一天。那可是阁老啊,位极人臣。我不过就是个知府,若不是必须听我唠叨,恐怕他都不会拿正眼看我。”
“你给他讲一遍也就是了,他不听以后倒霉是他的事,又不碍唐大人你半个铜板的关系。”
唐一岑哀怨的看了李天佑一眼,“说得轻巧,这可是大明得阁老啊,就算是犯了罪,也是做过阁老的,真要是被你那群手下砍死在海外,大明朝的脸还要不要了?”说着,唐一岑试探性的问了一句,“要不你发个话,对他网开一面如何?”
李天佑看着唐一岑笑道:“亏你还是一任父母官,这种话怎么说得出口。若是那些巡查只对他不管不问,以后这规矩还要不要了?”
唐一岑一脸的苦涩,“可是这李大人说不通啊……本官跟他讲道理,根本就说不过他。”
李天佑白了唐一岑一眼,“他这半辈子就靠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