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英仙战记 >

第6章

英仙战记-第6章

小说: 英仙战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控制台控制着整条高度自动化的巡洋舰运作。另外还有八名官兵组成的损害管制小组,一名医生,一名厨师。连舰长算在一起总共二十七人,便可以让这艘超过一十二万吨的星际巡洋舰高效运作。

  “汇报情况。”冯·姜子钺一边询问自己的控制团队,一边侧身检查固定在座椅左边的太空战斗服。

  一旦进入超光速航行或者开启战斗警报,所有舰员就必须穿上这种带喷射装置、配备轻武器和防护装甲以及维生系统的太空战斗服,以减少飞船被击穿时造成的伤亡。

  “一切正常。”坐在他左前方的大副约瑟夫·迪特里希中尉报告,“我们正按照继定航线巡航,三天后将到达边境巡逻汇合点。”

  (三天,即三个地球日,无论是英仙联邦,还是新罗马帝国,均采用地球公制单位为各自的度量衡标准。)

  冯·姜子钺听后满意地说:“好。出发前,我在边境舰队司令部听到司令官和参谋们说联邦正在向一三五线附近集结舰队。”

  听他这么说,前排控制台最右侧的预警军士唐星云中士悄悄对旁边的火控军士拉尔夫·特克中士说:“看来又要打仗了。”

  “打就打呗。”拉尔夫·特克低声回应唐星云。

  “我知道你们都很久没有休假了,而且这次出勤时间比较长。”冯·姜子钺大声对手下说,“可是没有办法,我们是军人。如果能够与联邦的舰队进行一场总决战,也许就不用再做这种无谓的争斗了。”

  “决战?”领航官奥马尔·阿扎伊少尉讥笑道:“边境舰队和中央舰队的头头们连想都不敢想。”

  就在这时,唐星云突然叫了起来:“发现不明舰只,方位二百七十度,高度七十度,距离二十七万千米!”

  显然那条飞船是刚结束超光速航行状态的,要不然雷达根本发现不了它。因为雷达的电磁波速度完全赶不上它的速度。

  虽然人类已经跨入超光速航行的伟大时代,可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却仍然无法找到能更快地探测目标的方法。所有飞船使用的探测技术仍然相当滞后,其原理与几个世纪的雷达还是一样的。

  唯一有所改进的是引力探测系统,借助超光速航行造成的引力波动来探知超光速目标。但个中有个严重的问题,即探测系统发现的超光速飞船是时间滞后的。具体而言就是当发现前方有一艘超光速飞船飞过时,那艘飞船此时的实际位置已经发生了巨大的位移。这是因为引力是以光速的传播的,而目标的位移速度却已经超越了光速。

  “是我们的船!”预警军士唐星接着补充道,“通报舰‘风信子101’号。”

  “看来又有新的任务了。”冯·姜子钺用近似调侃的语气说。

  原本他们领受的任务是在一三五线附近的边境星际空间执行例行的巡逻任务,如今通报舰的出现表明将会有新任务和战报传达下来。

  尽管超光速航行已经是很普遍的事,可人类的科学家对超光速的即时通信和超光速预警仍然无能为力。一般情况下,相隔距离超过1700个天文单位(以光速飞行需花费将近十天时间)就需要由超光速的飞船负责传递信息。

  在这动辄便要跨越上百光年甚至上千光年的时代里,各个行星上、各个舰队之间的远距离通信就仰赖于那些不断进行超光速航行的通报舰了。

  不单是星际间通信,就是星际战斗,都变得十分“传统”——就像地球帆船时代的海战:分派宇宙各处的侦察船和哨所探知敌方舰队动向后,立即由通报舰经过超光速航行迅速将情报通报给己方指挥部,己方指挥官再根据情报调动舰队迎战。

  “齐格飞”号巡洋舰与大多数巡逻舰只一样,在一条固定的航道上巡航,因此通报舰可以很快找到它。现在,在光秒(真空中光一秒钟的位移简称)距离上,通报舰“风信子101”号正把加密的信息用激光束传达给“齐格飞”号。

  由计算机翻译出来的信息经由三维立体成像仪在舰桥里投射出来。身着华丽的黑色竖领军服的边境舰队司令官,帝国上将布莱克·卡里奥斯的半身像立刻出现在众人面前。只见他用英语说道:

  “冯·姜子钺上尉,收到命令后你马上指挥你的巡洋舰前往‘太极’行星,到‘太极’行星治安局找到一名叫费利克斯·布里奇曼的人。他是帝国情报局的一名特工,正在执行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你必须尽快赶到,并听从他的指挥,协助他完成任务。*院和执政官授权你可以根据情况对妨碍你们的人采取武力行动。完毕。”

  随着话音落下,立体成像消失。

  “看来休假更是没有着落了啊。”唐星云痛苦地叫道。

  “司令官的意思好像真要开打了。”阿扎伊伸了伸懒腰说,听到“武力行动”,使他有点兴奋。

  突然,卡里奥斯上将的立体成像又出现,他指着船员们笑着说:“不要抱怨,你们是离太极行星最近的战舰。还有,任务完成后会补双倍休假和三倍奖金。”然后成像又消失。

第三节 跨越光速
一听到三倍奖金,唐星云这下也兴奋地叫了起来:“双倍休假!三倍奖金!”。

  这意味着事成之后,可以享受半年的闲暇时光,更重要的是能够得到一万五千帝国金马克——够他给那一直住在狭小公租房的老母亲买一套宽大的公寓了。

  “太好了,三倍奖金!”不爱说话的损害管制协调军士杰利·莫里斯下士也高兴地叫道。

  对于实行兵役制的帝国士兵来说,出勤和参战是唯一能获取物质财富的机会。不过军士们十分高兴,几位军官却默默无语。

  “好了,不要太高兴了。”冯·姜子钺大声提醒手下,“不用立功,只要完成任务,就给三倍奖金,这任务肯定不轻松。”

  身为军官的他自然清楚上级忽悠下属的伎俩。实际上,像他这种胸前挂着黄金凯撒勋章的军官,连一次足额的奖金都没能拿到,更别提三倍了。卡里奥斯上将的话简直就是在给他们画饼,而且搞不好他们都有命挣钱却没命花。

  不过冯·姜子钺也不能跟手下士兵说他最多一次只拿过八成奖金。

  倒是在舰长的提醒下,大家平静了下来。

  “好,调转航向,准备进入超光速飞行,目标太极行星!”冯·姜子钺大声下令。

  舰长发出指令,领航官阿扎伊少尉就马上启动“齐格飞”号的姿态控制推进系统,使巡洋舰在各个喷气推进器的协同下迅速转向。对准太极行星的方向后,巡洋舰尾部的三部离子推进器和八个加力化学推进器全功率运转起来。

  金属氢被从燃料舱中提取出来,在电离室中被激光迅速电离,变换成大量带电的离子气体,然后被强力的电磁加速系统从三个并排的巨大尾喷口喷射出去,以反作用力推进飞船前进。

  与此同时,布置在离子喷口之间和两侧的八个氢氧推进器也全部喷出耀眼的光芒,以瞬间强大的推动力弥补离子推进器加速性能的不足。

  “齐格飞”号尾部喷出道道绚丽的光芒,在茫茫太空中向最高的反作用推进速度——二分之一倍光速冲刺。

  大副迪特里希中尉立即拉响全舰警报,并进行广播:“超光速飞行十分钟准备!所有人员穿上太空战斗服!就近固定身体!”

  楔子状的“齐格飞”号在太空中飞出一条漂亮的弧形航线,调转了船头直奔“太极”行星。

  舰上的船员紧张地穿上各自的太空战斗服。之所以之么做,是因为超光速飞行过程中飞船所有不必要的电力系统、维生系统都要暂时关闭。而且一旦途中出现事故,造成的破坏力是极其强大的,穿上太空战斗服可以利用其优异的防护性能和维生系统尽可能地减少对船员的伤害。

  舰桥里的控制人员也全部钻进各自座椅旁边的太空战斗服里,然后重新坐到控制台上,扣上安全杆,固定好各自身体。

  五分钟后,当船员穿好太空战斗服后,并就近用安全带把自己固定好后,便向舰桥传递一个准备完毕信号。但舰长冯·姜子钺上尉仍然要求语音确认:“所有人员按编号报告准备情况!”

  二十六名船员一一向舰长汇报后,冯·姜子钺接着下令:“四分钟准备,检查所有准备情况!计算安全节点!”

  大副迪特里希中尉立即调动所有船舱监控系统,由计算机进行扫瞄,找出不符合超光速飞行的船内摆设。超光速航行过程中绝不允许船内出现什么乱飞的物品。飘浮乱飞物品虽然只会使飞船稳定性出现轻微的变化,却能让处于超光速“曲速泡”中的飞船产生致命的飞行事故。

  同时领航官阿扎伊加少尉启动航线计算程序,根据已知的星际物质分布,和超光速航行的安全要求计算出“齐格飞”在前往光年之外太极行星路上,应该避开的危险区域和脱离超光速状态进行重新定向加速的具体坐标。

  超光速飞行已经实现了几百年,但其技术与原理仍然没有多大变化。

  早在二十世纪末,一位叫米格尔·阿库别瑞(Miguel Alcubierre)的墨西哥物理学家就提出利用空间扭曲(Space warp)实现超光速,并形成一个理论上的阿库别瑞引擎(Alcubierre Drive ,也称“曲速引擎”Warp drive)。

  阿库别瑞提出了波动方式展延空间,导致航行器前方的空间收缩而后方的空间扩张,前后所连成的轴向即为船想要航行的方向。船在这个区间内乘著波动前进,这区间称为“曲速泡”,是一段平坦时空。飞船在曲速泡内并不真的在移动,而是由曲速泡带著船走。这是一种遵守广义相对论的超光速理论。

  这种波动方式就是通过缩短空间来达成超光速——就像汽车已经无法再加速(光速不可超越),但可以把路程压缩(压缩空间)来达到减少时间的目的(超光速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星际航行的时间)——当然,这种比方并不具备现实性。

  它并非推动飞船真地跨越了光速,只是使其在两个目的地之间耗费的时间等于超光速所需要的时间。

  但是当时科学家们并不知道怎么引发出这样的波动,或是一旦引发了,船要怎么离开它。

  直到二十四世纪,随之量子理论进一步完善、暗物质和暗能量研究的突破、反物质粒子大规模生产的实现、核聚变反应堆技术的成熟、超导技术大规模应用、阿库别瑞引擎技术的研发……这无数尖端科学与技术的成功,使困扰着阿库别瑞引擎的一系列问题,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从理论上和技术应用被逐个击破。

  阿库别瑞引擎从理论走上了图纸、飞进了太空。

  二十四世纪初,由于人类对太阳系空间的开发已经形成极大的规模,加上航天技术与超导材料的广泛运用,科学家成功地在太阳系木星附近的太空中搭建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太空粒子对撞机。进行了一次划时代的反物质湮灭实验——“木星之光”实验。

  对撞机成功地一次性制造出质量达一克的反氢。在被冷却后这一克反氢在电磁加速系统中被加速到高亚光速,最后被射出。同时另一套电磁加速系统把一克氢也以相同的高亚光速射出。

  正反两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