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游戏电子书 > 梦还楚留香 >

第94章

梦还楚留香-第94章

小说: 梦还楚留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路,一路由冯宗异率领,进取临洮;一路由都督同知顾时率领,进取兰州。十三日,两路皆捷,临洮、兰州悉入明军,李思齐被迫投降。然后徐达挥师东向进攻庆阳,沿途相继攻克安定州(今甘肃定西)、会州(今甘肃会宁)、靖宁州(今甘肃靖宁)、隆德、平凉、泾州(今甘肃泾川)等地,进逼庆阳。十五日,庆阳守将张良臣降而复叛,徐达于二十一日对庆阳实施四面围攻,展开长达三个月之久的攻城战。

 

      为解庆阳之围,扩廓帖木儿于七月底八月初兵分三路反击明军:一路攻大同,欲夺回太原;一路攻凤翔;一路攻原州(今甘肃镇原)、泾州,给明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整个战局为之一变。明军被迫暂取守势,一面分军扼守各处要点,一面调集兵力增援庆阳。至八月二十一日,庆阳城中粮饷断绝,外援无望,其部将开城迎降,张良臣投井自尽。攻克庆阳后,各路元军亦被击退,陕甘地区的故元势力基本上被消灭。十二月底,明军又相继击溃扩廓帖木儿派往大同、凤翔和兰州方面的军队,彻底平定陕甘。
 

      点评:此战进军路线,本应自凤翔兵分两路,一路向西北进攻庆阳,一路向西进攻临洮。而徐达却采取了一路回线的进攻路线,此乃根据当时的军事形势,而创作的一个出敌不意之佳作。

1369年,元将库库特穆尔得知明徐达军自陕西南还,乃于12月率兵袭击兰州城。明守将张温出战失利,元军遂围兰州城。张温针对元军的攻城特点,一面坚守,一面乘敌远来疲惫,率军出击。元军围城数月,乘梯攻城,多次失利,而明军多次出击,却屡屡得手,给攻城元军以沉重打击。最后,迫使库库特穆尔部撤围而去。

明洪武四年(夏开熙五年,1371),朱元璋为统一全国遣军攻灭夏国的作战。

 

      战前情况及作战部署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农民起义军将领明玉珍在四川称帝,立国号夏,改元天统,建都重庆。二十六年,明玉珍病死,其子明升继位。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取江南、定中原、克元都后,遣使赴川招降;又向明升借道取云南,皆遭拒绝,遂决定进兵四川。

洪武四年正月,朱元璋命中山侯汤和为征西大将军,江夏侯周德兴、德庆侯廖永忠为左、右副将军,及营阳侯杨?等,统舟师经归州(今湖北秭归)溯长江而上,趋重庆;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济宁侯顾时为副将军,及都督佥事何文辉等,统步骑兵10万经陕西南下,从陆路趋成都;命邓愈往襄阳(今属湖北襄樊)训练兵马,督运粮饷。临行,朱元璋召傅友德面授机宜:“蜀人闻我西征,必悉精锐东守瞿塘,北阻金牛,以扼我师。



 
   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五十八) '本章字数:3000 最新更新时间:2010…09…27 10:00:00。0'
 
 临行,朱元璋召傅友德面授机宜:“蜀人闻我西征,必悉精锐东守瞿塘,北阻金牛,以扼我师。若出其不意,直捣阶文,门户既隳,腹心自溃。兵贵神速,患不勇耳。”明升闻讯,急传左丞相戴寿、吴友仁率重兵凭天险瞿塘峡(今四川奉节东)防守夔州(今四川奉节),北倚羊角山,南倚南城寨,凿两岸石壁,在江上架起铁索飞桥,两岸配置炮石、铁铳,堵截明军舟师;又遣兵在北部扼守金牛道(川陕栈道),阻击明陆路大军。

 

      作战经过

      三月,汤和部进至大溪口,命杨?率舟师进攻瞿塘,初战失利,退还归州,犹豫不定。闰三月,傅友德率步骑兵,声称出金牛道,暗引5000 精兵出陈仓(今宝鸡南),攀山穿谷,昼夜兼行,于四月初击败夏军丁世珍部,克阶州(今甘肃武都)。接着,修桥过白龙江,破五里关,攻拔文州(今文县),开辟入川道路。渡过白龙江,乘胜攻取龙州(今四川平武南)、绵州(今绵阳)等地,直逼汉州(今广汉)。明升鉴于北边告急,令戴寿率夔州守军主力赴援。傅友德部抵汉州,因汉江水涨,部队为江水所阻,遂急造战船,准备渡江。为联络汤和部,削木牌数千块,写明攻克各州日期投入江中。沿岸夏军见木牌,军心动摇。傅友德乘势猛攻,先败守将向大亨,继败戴寿援军,遂克汉州。向大亨、戴寿退走成都。朱元璋获悉傅友德部捷讯,责令汤和迅速进军。廖永忠奉命率水兵一部进取瞿塘,为铁索桥守军所阻,即选勇士数百潜入上流,攻夏军陆寨,自率精锐溯江而上,以铁裹船头,置火器而上,上下夹击,焚桥断索,克瞿塘、夔州。随后,廖永忠、汤和分率水师、步骑,相继进抵重庆。六月二十二,明升出降,夏国亡。七月初十,傅友德部进围成都。戴寿以象阵迎战傅友德,明军以强弩火器冲击象阵,傅友德身中流矢仍坚持作战,将士亦个个奋勇冲杀,大象后退,夏军死伤甚众。戴寿知重庆已失,于次日出城请降。明军乘势分兵攻取未附州县。

 

      评   析

      “兵不厌诈”。能否巧用谋略,是明军灭夏之战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朱元璋在战役指挥上,能够避开对手重兵把守的要点,出其不意地从间道出兵,是对《孙子兵法》“善攻者攻其所不守”的灵活运用。汤和初战不利,没有及时采取变通措施,是明军水路进展迟缓的重要原因。傅友德部能够按照朱元璋的正确部署,善于运用谋略,先是声东击西,暗渡陈仓,收到了出敌不意的作战效果;继而,在攻下阶州、绵州之后,于江流放木牌通军情,一箭双雕,既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意外收获,又达到了调虎离山、为攻下瞿塘关创造条件的目的。
朱元璋出身贫苦,从小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他的父母及长兄就是死于残酷剥削和瘟疫,自己被逼迫从小出家当和尚。所以,在他参加起义队伍后就发誓:一旦自己当上皇帝,先杀尽天下贪官。


 后来他登基皇位不食言,果然在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反贪官”运动,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他的办法很特别:


      首先,朱元璋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当他发现御史宇文桂身藏十余封拉关系拍马屁私托求进的信件后,立即派人对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府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从上到下贪污腐败现象极其严重,他龙颜大怒,立即诏令天下:“奉天承运,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并称: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是贪污,不管涉及到谁,决不心慈手软,一查到底。


      其次,朱元璋敢于从自己身边“高干”开刀。明初的中书省下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由于大量留用元朝的旧官吏,以及一些造反起家的功臣。他们有恃无恐贪赃枉法。朱元璋大胆对这些官员进行惩处。

洪武十五年,户部官员与地方官府勾结,采取预先空白报表盖印后私自填充虚假支出数额营私肥己贪污财物。朱元璋发现后,立即将各地衙门管印的长官全部处死;副长官打百棍边疆充军。三年后,又查出户部侍郎(相当今天的副部长)郭桓和各司郎中(司长)、员外郎(副司长)与各地到中央缴纳课税的官员结成贪污团伙,采取多收少纳、捏报侵欺手段贪污国库物资折合粮食达两千四百万石的犯罪事实。他将这些贪官统统处死,各省、府、县牵连人员无一幸免,一时几万贪官人头落地,受到不同处理的人就更多了。洪武二十五年,户部尚书赵勉伙同老婆内外受贿十几万银两东窗事发,结果夫妻二人双双成了刀下鬼。


      洪武十六年,刑部尚书开济接受一死囚家贿银万两,用另一死囚做替死鬼。他还勒索其他罪囚家人钱物,并导致一家20口人全部自杀的悲剧。洪武十九年,刑部郎中、员外郎受贿虚报死亡并私放两死囚。这些大贪官都被朱元璋斩首。


      洪武十八年,工部许多官员借营建宫廷之机,采取虚报工匠工役人数天数多领工银,发放时克扣工匠银两私吞。朱元璋在一次突击检查中就查处侍郎韩铎、李桢贪污受贿案,并且带出中央专门派去监督工部的工科给事中。


      洪武十八年,兵部侍郎王志把征兵之机当作生财之道,接受逃避服兵役的世袭军户所送贿银达23万两。朱元璋把他也送上断头台。


      洪武十九年,礼部侍郎章祥,伙同员外郎辛钦,竟然私自侵吞皇帝赏赐公主婚礼的银两,也被朱元璋拿了个正着。


      朱元璋为了监督各级官吏行为,专设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职位。然而这些监督部门也被腐败了。洪武十九年,都察院御史刘志仁奉命去淮安处理一宗案件。到达后他故意拖着案子不审,吃了原告吃被告,勒索两家许多钱物,还诱奸良家民女。后被朱元璋处死。朱元璋又查出六科有61个给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贪污受贿行为,一一做了处理。


      第三,朱元璋发明“剥皮实草”的残酷刑法处置贪官。一天,朱元璋在翻阅一批处死贪官的卷宗时突发奇想:百姓痛恨的贪官一刀斩首太便宜了他们,何不采取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酷刑。他还创造了“剥皮实草”刑法,把那些贪官拉到每个府、州、县都设有的“皮场庙”剥皮,然后在皮囊内填充稻草和石灰,将其放在处死贪官后任的公堂桌座旁边,以警示继任之官员不要重蹈覆辙,否则,这个“臭皮统”就是他的下场。这种触目惊心的举措震慑了一批官员,使他们行为大为收敛。


      第四,朱元璋对自己培养的干部决不姑息迁就。为了培养和提拔新力量,朱元璋专门成立了培养人才的国子监,为没有入仕的年轻读书人提供升迁机会。他对这些新科进士和监生厚爱有加,还经常教育他们要尽忠至公,不为私利所动。然而洪武十九年,他派出大批进士和监生下基层查勘水灾,结果有141人接受宴请,收受银钞和土特产品。朱元璋在斩杀他们时伤心的连连叹气。


      第五,朱元璋制定整肃贪污的纲领??《大诰》。近两年时间编纂的《大诰》一书是他亲自审讯和判决的一些贪污案例成果的记录,书中还阐述他对贪官态度、办案方法和处置手段等内容。朱元璋下令全国广泛宣传这本书;他还叫人节选抄录贴在路边显眼处和凉亭内,让官员读后自律,让百姓学后对付贪官。


      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人在政举”,借助自己的崇高威望,以极其残酷的法律严惩贪官污吏。其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措施之精确,收到了强烈震慑作用。朱元璋从登基到驾崩,他“杀尽贪官”运动贯穿始终没有减弱,但贪官现象始终没有根除。他晚年只能发出“为何贪官如此之多,早晨杀了,晚上又生一拨”的哀叹。

江南官员船漏偏遇顶头风 考核不合格 遭到税监敲诈 被殴暴死街头

  1607年2月(明万历三十五年正月),江苏省泰兴县知县龙镗赴京参加“大计”(明朝官员考核制度,每隔6年考核一次官员,考核外官名“大计”),因考绩不佳,被贬了官。当他走到广宁门时,遇到税监赵禄、王泰、张宪、邢相等人正在收税,见龙镗到来,于是便横加勒索。谁知龙镗的行囊空匮,税监们就对他拳打脚踢,直至龙镗被打得口喷鲜血而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