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游戏电子书 > 梦还楚留香 >

第79章

梦还楚留香-第79章

小说: 梦还楚留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很多人也认为,建文帝的新政,是符合作为一位守成之君的。例如朱元璋是一个阴沉、猜忌之主,刑法很严,到了建文帝的时候,刑法宽松了很多。如果朱棣不造反的话,那大家是不是会说他是一个好皇帝呢?历史是全面的,不能因为他是一位仁柔之君,就说他注定失去江山。建文帝手下有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等一班忠臣,相信是可以做开明仁德的好皇帝的。

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据永乐年间修撰的《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征战,燕王获得全胜,建文四年(1402年)6月13日,燕王统领大军开进南京金川门。当燕王军队进入皇宫时,宫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没了踪影。与此同时,建文帝所使用的宝玺也毫无踪影。正史记载建文帝死于宫中的大火中。《太宗实录》卷九记载:“上(即明成祖朱棣)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耶!吾来为扶翼不为善,不意不谅而遽至此乎!’……壬申,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仁宗朱高炽御制长陵后碑也说,建文帝殁后,成祖备以天子礼仪殓葬。成祖后来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中说:没想到建文帝在奸臣的威逼下纵火自杀。但是,太监在火后余烬中多次查找,只找到马皇后与太子朱文奎的遗骸,建文帝是活是亡无从得知。燕王为让天下知建文帝已自焚,曾作有祭文,但其坟墓在什么地方,无人可知。明末崇祯帝就曾说过:想给建文帝上坟,却不知在何处。


      另一种说法是在南京攻破之时,建文帝曾想自杀,但在其亲信说服下,削发为僧,从地道逃出了皇宫,隐姓埋名,浪迹江湖。明成祖死后,他又回到京城,死后葬于京郊西山。朱棣登位后,感到生死未卜的建文帝对他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因此多次派心腹大臣到处访问。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的陪同官员中,有不少锦衣卫士,这显然就是用于暗中察访建文帝的。明成祖曾向天下寺院颁布《僧道度牒疏》,将所有僧人名册重新整理,对僧人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查。从永乐五年(1407年)起,还派人以寻访仙人张邋遢为名到处查找,涉及大江南北,前后共20余年。民间传言中,在许多地方都有建文帝的踪迹与传说。有的说建文帝先逃到云贵地区,后来又辗转到了南洋一带,直到现在,云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建文帝)为鼻祖。也有现代学者认为,当年建文帝潜逃后,曾藏于江苏吴县鼋山普济寺内,接着隐匿于穹窿山皇驾庵,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在此病亡,埋于庵后小山坡上。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帝或景帝,1428年-1457年),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1457年在位)。

 

      明代宗是明宣宗(宣德帝)次子,母亲是贤妃吴氏,明英宗(正统帝)即位后封他为?王。

 

      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被瓦剌所俘后,?王被拥立为帝,年号景泰,尊英宗为太上皇,英宗子朱见深为太子。

 

      朱祁钰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剌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剌放回英宗。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英宗返回北京,祁钰害怕英宗复辟,故将其软禁于宫中。

 

      景泰三年,代宗废去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朱见济在次年去世。

 

      景泰八年(1457年)一月,代宗病危,十六日曹吉祥、石亨、徐有贞等人阴谋拥立英宗,十七日清晨,起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代宗被降为?王,软禁在西苑,一个多月后去世,享年30岁。景帝死因不明,一说景帝是被谋害的'1'。景帝死后,葬于西郊金山(玉泉山北)的景泰陵,以其妃嫔殉之。

 

      死后本无谥号,明宪宗成化时期上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乙丑上庙号代宗,谥号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清朝复称其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明清史书多称明代宗为景帝。

 明景帝朱祁钰,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刺兵俘去后奉命监国。面临瓦刺对京城威胁的情况下,于同年9月即皇帝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立英宗的长子朱见浚为太子。第二年改年号为“景泰”。


      朱祁钰的一生命运多劫。他的生母,本是汉王府邸的一位侍女,这位汉王就是著名的永乐皇帝的二子朱高煦,在明宣宗宣德年间,宣宗皇帝对叔父汉王朱高煦用兵,御架亲征生擒朱高煦父子,并将汉王宫的女眷充入后宫为奴。在返京途中,宣宗皇帝邂逅了汉宫侍女吴氏,并深深被吴氏的美貌与聪灵所打动,于是吴氏得以陪伴宣宗皇帝直到回京。回京后,由于封建礼教的阻挠,身为罪人的吴氏是不能被封为嫔妃的,于是宣宗皇帝将她安排在了一个紧贴宫墙的大宅院中,并时常临幸,终于,吴氏珠胎暗接,为宣宗生下了次子,取名朱祁钰,这就是后来的景泰帝。吴氏也因此被封为贤妃,但继续住在宫外。宣德八年,宣宗病重,派人将朱祁钰母子召进宫,并托付自己的母后张太后善待朱祁钰母子,托孤之后,一代明君架鹤西去,由于时逢皇帝的大丧,无人顾及吴氏母子的身世,他们就这样被大家接受了。张太后也并没有食言,不久就封朱祁钰为成王,并为他们母子修建了王府,供他们母子居住。


      本来朱祁钰母子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但是土木堡的狼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先是朱祁钰奉命在明英宗御架亲征期间担任监国,后来由于英宗被俘,太子朱见浚(即后来的明宪宗)才两岁,国无长君,成王朱祁钰就被推上了前台,在皇太后的受意下朱祁钰继承了皇位。


      早在朱祁钰担任监国的时候,就爆发了关于“南迁”的争论,翰林院侍讲徐呈(即后来参与夺门之变的徐有贞)根据天象的变化首先提出了南迁,并得到一些胆小的大臣的支持,但是由于祖宗的宗庙,陵寝都在北京,兵部侍郎于谦当即否决了他的提议,并得到了朱祁钰的支持,朱祁钰非常欣赏于谦的能力与魄力,于谦也很欣赏眼前这位年轻人的当机立断,两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产生了对对方的倾慕。紧接着发生的午门血案,更加深了两人的这种感情。英宗皇帝宠信宦官王振,搞的整个朝廷乌烟瘴气,大臣凡是有不利于王振者,非死即贬,群臣的心中早已酝酿着一股洪流,终于,英宗被俘,王振被杀,群臣的怨气得以倾吐,众大臣跪在午门哭谏,要求成王惩治王振的党羽,这时王振的死党锦衣卫指挥马顺出来阻挡,当即被愤怒的群臣打死,成王见状唯恐发生哗变,准备逃走,这时于谦站了出来,他拉住成王的衣袖,对成王解释群臣并不是冲着成王来的,只要成王能够惩治王振的党羽,群臣愿意辅佐成王供图大业。于是,朱祁钰下令将宫内的两个王振的死党带出来,交给群臣,这两人也被群臣当场打死,由此可见王振积怨之深。


      朱祁钰在位期间,许多被王振排挤的忠志之士得以重归庙堂,吏制为之一新,他升兵部侍郎于谦为兵部尚书组织京城保卫战。通州的粮食被抢运进京,京城以及京城周围的防御工事都被加固,于谦还亲自遍练了新军,并放出了石亨参加战斗。同时景泰帝下明诏,各边守将不得私自与也先接触,这样,也先妄图利用英宗骗取明朝财物,城池的计划失败,于是气急败坏的也先率军铺天盖地向京城涌来。由于于谦战前准备非常充分,北京军民的空前团结,领兵将帅作战勇猛,终于在北京城外给瓦剌军以沉重打击,也先不得已退回草原。


     
 
   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三十九) '本章字数:3037 最新更新时间:2010…08…31 10:00:00。0'
 
 风雨飘摇的明政权终于在这一战之后稳定了下来。


      景泰朝的政治与正统朝相比应该说是比较清明的,但是朱祁钰在处理英宗与太子的问题上犯了重大的错误,这也导致了他后来悲剧性的结局。朱祁钰在座稳帝位之后,就犯了宋高宗的毛病,不愿迎接上皇回京,生怕会影响自己的地位,并因此与朝臣发生了一些龌龊之事,这时又是于谦站了出来,他保证上皇归来不会影响皇帝的位子,希望皇帝能遣使去迎接上皇,景泰帝终于被说服,但是他只是派出使者打探消息,并没有提出迎接,谁知派去的使臣杨善随机应变,竟将上皇迎回,生米煮成熟饭,景泰帝也只好接受了这个事实,但即便如此在迎接的礼仪上,朱祁钰也减了又减,将英宗迎回了北京,并软禁在南内。在处理英宗回归的问题上,景泰帝表现的心胸过于狭窄,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


      英宗回京之后,朱祁钰派人严加看管,果然如于谦所说英宗的回归没有影响到朱祁钰的帝位。但朱祁钰并不满足,他不仅自己要做皇帝,而且希望自己儿子朱见济能够取代英宗的太子朱见浚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于是他一手导演了贿赂朝臣的闹剧,朱祁钰授意太监去贿赂当时的重要大臣,希望他们在重建储君的问题上能站在自己这边,朝臣门不愿公开反对朱祁钰,只好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样,太子朱见浚被废为沂王,朱祁钰的亲子朱见济被立为太子。谁知,天背人愿,朱见济早夭,景泰帝也因此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不过好在朱祁钰还在壮年,子嗣的问题对他来讲还不用非常发愁。转眼已是景泰八年,朱祁钰突然得了重病,建储的问题又成了热点问题被摆上了朝堂,可众大臣的意见也并不统一,有的主张复立沂王朱见浚,有的主张立襄王,突然内宫传来朱祁钰病体好转的消息,于是众大臣准备第二天上朝与朱祁钰商议,但是朱祁钰由于大病初愈,第二天早上起床后不久就又睡着了,这一觉即改变了朱祁钰的一生,也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命运,更改变了历史车轮的走向。群臣没有等到朱祁钰,于是相约明天早朝再来,谁知就在这天夜里,爆发了著名的夺门之变,英宗复辟。第二天,朱祁钰被废为亲王,软禁于西内,不久气死于永安宫,他为自己营建的陵墓寿陵,被英宗下令拆毁。于谦、王文被杀,明朝历史上朱祁钰的统治时期就这样宣告结束。


      朱祁钰死后,于公元1475年才恢复帝号,被谥为景帝,庙号景帝。


      明景帝朱祁钰支持于谦反对南迁,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重用正统朝被迫害的忠直大臣,挽狂澜于即倒,并对明朝战后的恢复做出了贡献,但对待迎回英宗的问题上他显得过于小气,同时在太子问题上他又显得得寸进尺,最后他的一生以悲剧告终。

 明代宗支持于谦反对南迁,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1'重用正统朝被迫害的忠直大臣,挽狂澜于即倒,并对明朝战后的恢复做出了贡献,但对待迎回英宗的问题上他显得过于小气,同时在太子问题上他又显得得寸进尺,最后景泰帝的一生以悲剧告终,他的功过只能留给后人评说了。


      最后,还需要讲讲景帝去世后在明代官方历史中的地位问题。景帝死后,英宗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明代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