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吴三桂的发迹史 (1-3册) >

第166章

吴三桂的发迹史 (1-3册)-第166章

小说: 吴三桂的发迹史 (1-3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者乙说:“那便如老兄所说,那吴三桂也实令人可笑!”

  吴三桂问:“老兄为何觉得可笑?”

  老者乙说:“吴三桂怕是迫不及待想当皇帝呢。”

  吴三桂问:“何以见得?”

  老者乙说:“若不是迫不及待想当皇帝,他为何不待将满人赶出去再当?”

  吴三桂说:“将满人赶出去岂是一朝一夕之事?”

  老者甲说:“即便不等将满人赶出去之后再登基,也该将周王府弄得红墙黄瓦的像个皇宫之后再说呀!怎么只用些漆涂涂罢了?”

  吴三桂说:“那墙,不是用漆涂成红墙了么?那瓦,不是用漆涂成黄瓦了么?”

  老者甲说:“那墙,即使用红漆涂了,也依然是灰墙呀!那瓦,即使用黄漆涂了,也依然是黑瓦呀!”

  吴三桂问:“此话怎讲?”

  老者乙说:“灰墙岂能变成红墙?黑瓦岂能变成黄瓦?”

  吴三桂苦涩地笑了笑说:“这么说来,二位老兄可是反对周王称帝的么?”

  老者仍然盯着棋盘说:“岂止我哥儿俩,你去问问衡州城里的百姓,去问问天下的汉人,有谁会同意周王称帝的?”

  吴三桂仍然要强地说:“那为何大家都争去帮周王修宫殿呢?”

  老者乙说:“你以为他们是冲着什么去的?”

  吴三桂说:“冲着什么去的?”

  老者乙说:“冲着管吃管喝,还有日工资三钱银子去的!这年头赚钱难啊!可那些官僚们苛捐杂税却一点也不肯减!我看咱小百姓没活路了!”

  吴三桂心想,你们这些人啊!碗里装着肉,嘴里要骂娘。他觉得小百姓不能理解自己,便说:“若不是周王好,你们能优哉乐哉地下棋么?”

  老者甲怒道:“难道我们没饭吃,连棋也不能下么?”

  老者乙突然站起对吴三桂说:“你烦不烦人?人家在下棋,你总在旁边啰哩啰嗦的,还叫不叫人活?”

  吴三桂见老人发脾气了,便赶忙起身离去。陈三强快步追过去,见吴三桂闷闷不乐,便对吴三桂说:“咱是谁啊!何必跟那小百姓一般见识?”

  五、吴三桂登基封爵

  三月初一,衡州城内热闹非凡。

  太阳刚刚出来,天空之中仍然弥漫浓重的水汽。阳光穿过水汽之时,焕发出眩目而灿烂的彩光。

  小小的周王府周围满是围观的民众,但都站在御林军的岗哨之外。

  围观之民众在等待着看吴三桂的登基仪式。

  其实,吴三桂的登基仪式是在周王府,但从今日开始应称皇宫的地方举行。围观在外的民众根本看不到任何实际内容。唯一能感受到的将是吵吵闹闹的锣鼓声和太监不阴不阳的司仪声。

  但是,衡州城内的百姓仍然忍不住要来看热闹。因为,令他们感到激动的并不是能否看到吴三桂的登基仪式,他们觉得只要能在外面感受一下气氛就足够了。令他们感到激动的是衡州城从今日开始便成了定天府,自己从此也成了天子脚下的臣民。从此,他们不再羡慕北京城中的百姓,因为他们与北京城中的百姓一样了。这群人大多是年轻人。

  然而,也有一部分民众是抱着看吴三桂出洋相的目的来了。他们觉得吴三桂不应该称帝,至少是现在不宜称帝。他们觉得吴三桂的称帝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使他们左右都觉得别扭。所以,他们并没有因为能够成为天子脚下的臣民而感到兴奋,更没有觉得衡州从今日起真的可以成为定天府了。他们认为衡州便是衡州,现在是衡州,将来也是衡州,不可能成为什么定天府的!这群人大多是老年人,其中也包括那两个将吴三桂赶走的下棋老者在内。

  于是,少壮派与老年派便成了两个对立的群体。

  少壮派说:“做衡州人的感觉真好!”

  老年派说:“好?有什么好?”

  少壮派说:“做衡州人可以看到皇上登基。天下百姓能看到皇上登基的人不多!”

  老年派说:“可是,皇上登基之后,恰恰是奴役我们的主儿。”

  少壮派说:“正因为是衡州人,从此成为天子脚下的臣民了!”

  老年派说:“成为天子脚下的臣民有什么好?”

  少壮派说:“当然好!至少那份感觉就特别好,别人是无法比的!”

  老年派说:“可是不管我怎么看,你都仍然是原来的衡州人啊!”

  少壮派说:“不管怎么说,皇上住在这里,对这里的百姓总有好处!”

  老年派问:“有什么好处?”

  少壮派说:“至少从此衡州城里的皇亲国戚总比别的地方多吧!”

  老年派说:“可是,那些皇亲国戚往往都是些欺压百姓的恶霸!皇亲国戚多了,欺侮自己的主儿也便多了。”

  少壮派说:“有了皇亲国戚,大家办事便会方便些。不管多难的事,都有法解决,因为总可以找到皇上,让皇上网开一面。”

  老年派说:“可是,找皇亲国戚疏通关系的事都得花钱儿。而咱小百姓连饭也吃不上,哪里还有钱干那事。所以,方便的依然是有钱人,咱小百姓依然是不方便。”

  少壮派说:“不说别的好处,至少今日能看到皇上的登基仪式吧!”

  老年派说:“可是,只能站在警戒线以外感受一下气氛!”

  少壮派说:“即使能感受一下气氛也比无气氛可以感受强吧!”

  老年派说:“其实比没有气氛可感受时还要难受,就好比闻到酒香却无酒可喝的感受比没有闻到酒香也不想喝酒的感受差些!”

  少壮派说:“我觉得今日之衡州与往日之衡州就是不一样!”

  老年派说:“不一样并非就是好事!”

  少壮派说:“我觉得今日之衡州特别干净!”

  老年派说:“那是为了迎接皇上登基而搞的突击,事后仍然会如以前一般脏!”

  少壮派说:“我感觉到周王府与往日不一般!”

  老年派说:“有何不一般?”

  少壮派说:“红墙黄瓦的,煞是富丽堂皇!我看比紫禁城差不了多少!”

  老年派说:“我可是从红墙之上看到了灰色,从黄瓦之上窥视到黑暗。所以我觉得它无法与紫禁城相比!”

  少壮派说:“从今日起,周王府不再是周王府,而是皇宫!”

  老年派说:“什么时候,周王府也还是周王府!”

  少壮派说:“你怎么什么事情都喜欢朝坏处想?”

  老年派说:“你怎么什么事情都喜欢朝好处想?”

  少壮派说:“朝好处想总比朝坏处想强!”

  老年派说:“朝坏处想总比朝好处想强!”

  少壮派说:“朝好处想,可以使人充满希望催人振奋。”

  老年派说:“朝坏处想,可以使人消除幻想少犯错误。”

  站在旁边的老者甲嚷起来,说:“你们都别吵了!也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你们吵着有什么用?不管你如何吵,人家要称帝的还是要称帝!”

  老年派说:“我观你也是我们老年派的,怎么不帮我们说话呢?”

  老者甲说:“我谁也不帮!我是来看登基的!”

  突然听到一连串震天响的大铳声,然后是太监那不阴不阳的司仪声:“登基仪式开始!”

  于是,衡州民众再也无人说话,都是静静地听着,敛声屏气的,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接着,又是钟鼓齐鸣。

  钟鼓之声停后,司仪大臣宣读告天下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周王吴三桂改元称帝;国王大周,改衡州为定天府以为国都,改年号为昭武元年。”

  钦此!

  接着又是钟鼓齐鸣。

  钟鼓声之后,司仪太监又以不阴不阳的声音喊道:“文武百官受封。”

  于是,吴三桂宣布封爵,其封爵大致如下:

  封马宝、胡国柱等三十二人为国公;

  封刘遐初等四十三人为郡公;

  封韩大任等六十八将为侯;

  封一百五十人为伯。

  最后宣布其长孙,即吴应熊之子吴世侍铩�

  等读完那长长的一串受封名字之后,人们才舒了口气。

  老者乙叹口气说:“怎么封那么多爵?”

  老者甲说:“这你就不懂了!”

  老者乙问:“有什么不懂的?”

  老者甲说:“这就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老者乙说:“哦,我明白了!”

  老者甲说:“你明白了什么?”

  老者乙说:“明白时下为何那么多机构都想提高档次!你看看,吴三桂从王到帝,那么多人得到了爵位,岂不是同喜同乐?”

  突然,锣鼓声又响起。原来是吴三桂率群臣出宫,要到南岳去祭天。

  老者甲说:“老者乙,你看那皇上是谁?”

  老者乙说:“哦,是看我们下棋的那老头!”

  老者甲感叹说:“难怪那天他对我们说了那么多混账话,原来是为了掩耳盗铃。”

  吴三桂率领文武百官走了,身后是一片嘈杂之声。

  六、吴三桂祭天得病

  太阳躲在厚厚的灰云后面。

  既没有清晰可辨的轮廓,也没有明净锃亮的光环。

  三月的南岳,依然被云笼着,被雾缠着,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尴尬境地。

  祝融峰下,半山腰上,一个巨大的圆台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给远处的人们以种神秘之感。这便是吴三桂搭在南岳山上的祭天台。

  汪士荣当时建议吴三桂在南岳山上随便地方搭个祭天台都行。吴三桂不肯,吴三桂说自己既然是在祝融峰得到了神的启示和天的允许,自己便必须在祝融峰边筑台祭天。如果不是祝融峰上地盘太窄,影响百姓瞻视,使得场面不够热闹,会丧失帝王气派的话,吴三桂还想把祭天台筑在祝融峰上。

  中国凡在京城中称帝的帝王都是京郊之外祭天,所以,亦有郊天之说。

  明永乐十八年,即一四二年,明成祖朱棣下旨在北京正阳门外修筑天坛。其中的皇穹宇和圜丘是供皇帝祭天所用。

  史书记载,父系部落联盟时代的尧、舜、禹就视虔诚祭天为他们的职责、公务。及至殷代,殷人的最高神是上帝,也即天,那时上帝就被宣传为殷王在天上的投影。因此,殷王事无巨细,都要占卜咨询天意。到了周朝,帝王便自命为天子,说自己是受命令来统治天下的。

  天坛之中的圜丘就是祭天台。圜是圆的意思,圜丘即是圆丘。由于中国人的祖先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筑圆丘祭天,而筑方丘而祭地。

  圆丘筑得很高,其目的是为了让祭祀人站在高坛之上时,能尽量缩短与天的距离。这样一来,帝王的祈祷便能让天听到,且能使天清楚地看到为他所举行的一切礼仪和所送的礼品。同时也可以拉开帝王与百姓的距离,突出天子的威仪。

  吴三桂筑在祝融峰下的祭天台却没有京城郊外的天坛那么雄伟,那么气派!但是,由于占据地利,是以南岳为底的,所以,它远比京城郊外的天坛要高。

  吴三桂之所以选在祝融峰上筑台祭天,其目的便是为了能在祭天之时,很好地与天作一次感情交流。以便加强自己与天的感情,使自己的地位稳固下来,并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