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殁者-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鹑巍�
“仇战和那个路小璐的身份已经确认了?”王耀武问道。
“上海方面证明仇战原名仇如骞,从小就在当地长大,在学校表现得很平凡并没有政治倾向。在日军轰炸上海时家全部被炸,他也在当天失踪。左邻右舍的人都认为他与他的家人全部被炸死。
路小璐,南京金陵女子学校学生,在学校期间表现良好并没有政治倾向,在日本人进攻南京前一个月被家人接回去。自此下落不明。南京方面在她的家乡调查了一下,她家附近的村子都曾经被屠杀过。她所反映的群葬墓也存在。”
“喜大苟为什么调查不到?”王耀武问道。
“少帅身边的特务团在他被禁足时已经全部解散。特务团的人绝大多数去向不明,少数进入其他部队的也都已战死。当时引荐在进入112师的人也死于淞沪会战。”
“此人倒是要注意一点。”王耀武想了想说道。他并不是怀疑老喜是敌特,而是在担心他的政治倾向问题。
“是。”
“报:第七十四军俞济时将军:我部得到日本第十一军进攻南昌重要情报,立即送呈军部。第一兵团薛岳将军:我部得到日本第十一军进攻南昌重要情报,日军偷袭星子县和奇袭磨溪穿插进攻南昌的计划。详情马上送呈。”王耀武说道。
参谋记录好让王耀武签字后转身进入机要室。王耀武走到军事地图前继续观看起来。很快参谋跑了过来打开电报说道:“将军,俞将军和薛将军正在一起研究战局。他们回电:待见到详细情报再作回复。”
“好。”王耀武点了点头在电报上签字后说道:“让敬华过来一下,马上把情报送到俩位将军手里。”
参谋离开,王耀武把仇战交给他的资料整理了一下,然后在后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再附上一封信用火漆密封。这事情他没有交给参谋去做,而是自己亲自操刀。
慎重地把情报交到一个刚跑进来的青年手里叮嘱说道:“路上小心,出不得半点差错。”
“是,将军。”
那青年走后,王耀武坐下来思考起来。良久又站了起来看着地图。
仇战他们虽然被单独隔离,但那些士兵对他却非常好。吃的喝的都准备得很足。不过仇战心中却不是那么平静。毕竟他还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对自己的将要面对的后果还是很茫然。特别是老喜他们不在身边,他感觉到一种无助和惶恐不安。
老喜他们并没有受到他这样的待遇。他们的武装都没有解除,只是限制在一幢民宅之中,好吃好喝地招待着。
但他们都没有胃口,缺少了仇战他们好象缺少了一个主心骨,变得六神无主起来。袁百昌还几次与守卫发生冲突,要强行去见仇战。如果不是老喜强行按住他,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麻烦。
傍晚,参谋走到王耀武的面前说道:“俩位将军要我们马上把仇战及他的队员一起送到观音阁。他们在等着见仇战。”
“确认是今天晚上要送到?”王耀武问道。
“确认。”
“好。马上让特务连把他们护送到观音阁。”王耀武点了点头说道。
“是。”
参谋走后,王耀武如释重负地坐了下来。任何一名将领都知道仇战这份情报的重要性。他本来想再与仇战交谈一次,好好听他对这一战的分析,但没有想到俩位将军也这么迫不及待地要见他。
这个年轻人一看就不凡,从他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对日本人的了解远远超过了很多的中国将领。他摸了摸自己的头,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决定没有错。
虽然他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将领,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养成了一种稳定成熟的心理,也参加了五场大战役。但此时想到即将发生的战事,心中也不免有点激动。
这份情报的诱惑力太大了,谁都想利用这份情报好好地打一仗。
“仇战……”看到仇战老喜他们都高兴地迎上来。
“老喜!”仇战激动地叫道,一直到见到他们仇战的心才安定下来。看着他们都带着武器,仇战知道他们成功了。
随后他们坐上一辆汽车离开。汽车被挡得很严实,他们根本就看不到外面的情况。从那架势上来看,王耀武对他们十人非常重视。
乌石门观音阁,离德安县四公里处于南浔线西南乌石门境内。大殿之中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正看着地图,朴素的穿着就象一个普通的老兵一样。
在他的身边站着一个三十多岁精明英武的将领。他们分别是第九战区第一兵团兵团长薛岳和第三十六集团军军团长兼第七十四军军长俞济时。
“良桢(俞济时,字良桢),你认为日本人会花那么大的代价占领南昌吗?”薛岳问道。
“将军,从战略上来看,那个仇战和佐民(王耀武,字佐民)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他们必须要占领南昌牵制我们在浙皖赣三省的部队。同时控制我军在南昌的机场确保长江航道的安全。从另一方面来说,日本人也需要一定的战略空间。”俞济时说道。
他不管是在资历上还是职位上都比薛岳要低,所以他的语气非常恭敬,说话也很小心。薛岳没有马上说话仍然盯着地图。
“从磨溪绕到德安后方,我德安的所有布置当全部崩溃。日本人使用这一招的可能性非常大。”薛岳良久说道:“如果按这地图上所标注的,赣北的战局对我们十分不利。良桢可有什么好的策略?”
“将军早已对三路进攻的日本军队做了防御准备,就算是磨溪这一条路我们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俞济时看着地图说道:“这份情报只能在战役的后期才能发挥出作战,而且我们还要视日本人的动作再做调整。”
“你说得对。”薛岳点了点头说道:“要利用这份情报也得要在战役的中后期才能起到作用。但我们在前期也不能不做布置,要做活这局棋我们先就要布好局。”
“看来将军已经是智珠在握了。”俞济时笑了笑说道。
“呵呵……”薛岳爽朗地笑道:“反八字形战略布局是我们已经既定的方针。但我们必须要对中后期的兵力调动作出调整。前期我们也应该要进行微调。我认为在星子县的兵力投入要增加一些。”
“嗯。将军分析得对。”俞济时点了点头说道:“仇战的那份情报的确提醒了我们要注意星子县方向。”
“报告。”
“进来。”薛岳说道。
“将军,仇战他们已经到了。”
“良桢,让我们去见见这个神童,也许他还会带给我们惊喜。”薛岳回过身来笑道。俞济时也微笑地点了点头。
“让仇战进来。”###第120章 仇战闹出来的乌龙
仇战走进大殿,然后对俞济时敬了一个不标准的军礼叫道:“将军。”薛岳和俞济时相视了一下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天气热,薛岳穿的只是衬衣,衬衣上可没有军衔。而俞济时见薛岳是见长官,穿戴整齐。仇战把他当成了这里的职务最高的人。
听到他们的笑声,仇战顿时有点不知所措。他马上明白自己所犯地错误,面前那个穿着衬衣的就是第一兵团兵团长薛岳薛将军。而他无意中出了一个大洋像,闹出了一个大乌龙。
“将军!”仇战红着脸马上又向薛岳敬了一个不标准的军礼。
“仇战,坐……”薛岳坐了下来随和地示意仇战坐下。看到薛岳随和的姿态,仇战紧张的心稍微放下来了。原来长官并不象人们想象中那样,就跟邻家大叔差不多。
要是薛岳知道仇战现在的想法,指不定他与俞济时将军又会马上哈哈大笑起来。可以肯定眼前的这个小家伙还不是一名军人。
“仇战,你反映的情报我已经看过了。”薛岳直奔主题地问道:“如果我给你三十万大军,你认为这一仗该怎么打?”
俞济时惊讶地看着薛岳。要考仇战,这个命题太大了吧,就算是把这个命题交给一个师长去做,也不一定能给出一个让人认可的答案。兵团长这个位置并不是谁都可以坐的。
这个命题真把仇战难住了。不过薛岳并不着急,只是在静静地等仇战给他的答案。俞济时却用关切地眼神看着仇战。
“鬼子拟以多少部队进攻?”仇战很专业地问道。
“鬼子?呵呵,日本人以五个师团十万多人从长江南岸进攻。有海军和航空兵配合,数量不明。”薛岳笑了笑说道。
“五个师团……受长江的限制,他们只能抢占九江依次推开。首先从中路南浔线方向进攻,然后从九江占领瑞昌,再次从星子县登陆进行德安。”仇战想了想说道。
“他们会如何占领九江?”薛岳问道。
“多点登陆,合围九江,逼退守军,逐次推进。”仇战说了十六个字。
“你又如何应对?在你得到的情报之上,如何进行应付?”薛岳问道。
“疏散百姓、坚壁清野、放弃九江、外围抵抗。阻其两路,攻击一路。”仇战想了想说道:“鬼子如果使用五个师团,以南浔线为中路,左右瑞武线和星德线各一路。其余两个师团必以进攻武汉方向为目标。
瑞武线、星德线的地形有利于我们进行防御。其中路南浔线至马回岭腹地我军无险可守。我们守两翼,放过中线之敌于万家岭一线进行包围。”
“想法很好,你的兵力如何摆布?”薛岳点了点头说道。俞济时心中却是暗叹了一声。如果一个师长给出一个这样的答案,必遭薛岳的痛批。不过想到对面的只是一个没有受到训练的小孩子,俞济时心中也明白了薛岳的意思。孩子嘛,应该多鼓励鼓励。
“以三万布置于星子县方向,以十万布置于瑞武一线,以五万布置于南浔一线。以五万布置于德安。以七万布置于南昌外围,修水及武宁地区。”仇战说道:
“瑞武线布置重兵主要作战目的是为了不让西路鬼子与中路鬼子汇合。德安驻军和修水武宁部队随时可以加入到包围万家岭之敌的作战之中。这样我们就可以调集十五到二十万大军攻其一路。”
“如果给你十五万军队呢?不考虑南昌的防御和进攻武汉的日军。”薛又问道。
“十五万?……”仇战迟疑起来。十五万,这仗就没有办法打了。明显摆布不开。薛岳和俞济时都沉默不语。对仇战后面的布置俞济时觉得还有可取之处,也体现出此子的不凡。
“以两万置于星德线,依山势进行阻击。把炮兵阵地设于庐山之上,对我防守部队进行支援,有两万足可阻挡鬼子的进攻。”仇战一边思考一边说道:
“以三万布置于南浔线……不,应该要六万。以五万置于瑞武路,以两万置于德安。”仇战说道:“南浔路部队阻敌后分兵向瑞武路和德安方向撤退。准备投入到第二期合围鬼子其中路之敌的战役之中。”
“你为什么第二个方案减兵的情况之下反而在南浔线增兵?”薛岳问道。
“减少中路作战部队的损失,准备后期对中路鬼子部队的包围作战。”仇战说道。
“那么中路前期你准备怎么打?”薛岳问道。
“依托庐山和岷山逐次对日军形成阻击。诱使中路鬼子进入包围圈。”仇战想了想说道。
“好。”薛岳点了点头说道:“你为什么要提出撤离百姓坚壁清野的想法?”仇战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心中不免有些高兴。
“鬼子进攻中国,武器弹药从本土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