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第5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明年,御史张应诏言,正茂以金盘二,植珊瑚其中,高三尺许,赂居正,复取
金珠、翡翠、象牙馈冯保及居正家人游七。正茂疏辨,请告,许之。二十年卒。
正茂在广时,任法严,道将以下奉行惟谨。然性贪,岁受属吏金万计。初征
古田,大学士高拱曰:“吾捐百万金予正茂,纵干没者半,然事可立办。”时以
拱为善用人。
李迁,字子安,新建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隆庆四年官南京兵部右侍郎,以
左侍郎总督两广。给事中光懋言两广向设提督,事权画一,今两巡抚相牵掣,不
便。乃改迁提督兼巡抚广东,而特命正茂为广西巡抚。后遂为定制。以平银豹功
加右都御史。寻讨惠、潮山寇,俘斩千二百余级。召为刑部尚书。引疾归,卒。
谥恭介。迁出入中外三十年,不妄取一钱。年近七十,母终,庐墓。
凌云翼,字洋山,太仓州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隆庆中,
累官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疏论卫所兵消耗之弊,凡六事,多议行。万历元年,
进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三迁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代殷
正茂。时寇盗略尽,惟林凤遁去。凤初屯钱澳求抚,正茂不许,遂自彭湖奔东番
魍港,为福建总兵官胡守仁所败。是年冬,犯柘林、靖海、碣石,已,复犯福建。
守仁追击至淡水洋,沉其舟二十。贼失利,复入潮州。参政金淛谕降其党马志
善、李成等,凤夜遁。明年秋,把总王望高以吕宋番兵讨平之。寻进征罗旁。罗
旁在德庆州上下江界、东西两山间,延袤七百里。成化中,韩雍经略西山,颇安
辑,惟东山瑶阻深箐剽掠,有司岁发卒戍守。正茂方建议大征,会迁去。云翼乃
大集兵,令两广总兵张元勋、李锡将之。四阅月,克巢五百六十,俘斩、招降四
万二千八百余人。岑溪六十三山、七山、那留、连城诸处邻境瑶、僮皆惧。贼首
潘积善求抚,云翼奏设官戍之。论功,加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赐飞鱼服。乃改
泷水县为罗定州,设监司、参将。积患顿息。六年夏,与巡抚吴文华讨平河池、
咘咳、北三诸瑶,又捕斩广东大庙诸山贼。岭表悉定。召为南京工部尚书,就
改兵部,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淮、扬。河臣潘季驯召入,遂
兼督河道。加太子少保。召为戎政尚书,以病归。家居骄纵,给事、御史连章劾
之。诏夺官,后卒。
云翼有干济才。罗旁之役,继正茂成功。然喜事好杀戮,为当时所讥。
赞曰:谭纶、王崇古诸人,受任岩疆,练达兵备,可与余子俊、秦纮先后比
迹。考其时,盖张居正当国,究心于军谋边琐。书疏往复,洞瞩机要,委任责成,
使得展布,是以各尽其材,事克有济。观于此,而居正之功不可泯也。
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第一百十一
○盛应期朱衡(翁大立潘志伊)潘季驯万恭吴桂芳(傅希挚)
王宗沐(子士崧士琦士昌从子士性)刘东星(胡瓒)徐贞明(伍袁
萃)
盛应期,字思徵,吴江人。弘治六年进士。授都水主事,出辖济宁诸闸。太
监李广家人市私盐至济,畏应期,投水中去。会南京进贡内官诬应期阻荐新船,
广从中构逮应期及主事范璋下诏狱。璋埂篮樱噔柚泄笳咭病S撸卦颇�
驿丞。稍迁禄丰知县。正德初,历云南佥事。武定知府凤应死,其妻摄府事,子
朝鸣为寇。应期单车入其境,母子惶怖,归所侵。策凤氏终乱,奏降其秩,设官
制之。寝不行,后卒叛。与御史张璞、副使晁必登抑镇守太监梁裕。裕劾三人,
俱逮下诏狱,璞竟拷死。
会乾清宫灾,应期得复职,四迁至陕西右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
讨平天全六番招讨使高文林。会泉江僰蛮普法恶作乱,富顺奸民谢文礼、文义附
之。法恶死,指挥何卿等先后讨诛文礼、文义。应期赉银币,以忧归。嘉靖二年,
起故官,巡抚江西。宸濠乱后,疮痍未复,奏免杂调缗钱数十万,请留转输南京
米四十七万,银二十万,以食饥民。又令诸府积谷备荒至百余万。寻进兵部右侍
郎,总督两广军务。将行,籍上积谷数。帝以陈洪谟代,而奖赉应期。后洪谟积
益多,亦被赉。应期至广,偕抚宁侯朱麒督参将李璋等,讨平思恩土目刘召,复
赉银币。朝议大征岑猛。应期条上方略七事,言广兵疲弱不可用。麒等恚。会御
史许中劾应期暴虐,麒等因相与为流言。御史郑洛书复劾应期贿结权贵。应期已
迁工部侍郎,引疾归。
六年,黄河水溢入漕渠,沛北庙道口淤数十里,粮艘为阻,侍郎章拯不能治。
尚书胡世宁、詹事霍韬、佥事江良材请于昭阳湖东别开漕渠,为经久计。议未定,
以御史吴仲言召拯还,即家拜应期右都御史以往。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
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
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修省,言者多谓开河非计,帝遽令罢役。应
期请展一月竟其功,不听。初,应期请令郎中柯维熊分浚支河,维熊力赞新河之
议,至是亦言不便。应期上章自理,帝怒,诏与维熊俱夺职。世宁言:“新河之
议倡自臣。应期克期六月,今四月,功已八九。缘程工促急,怨讟烦兴。维熊反
覆变诈,倾大臣,误国事。自古国家偾大事,必责首议,臣请与同罢。”帝不许。
后更赦,复官致仕,卒。应期罢后三十年,朱衡循新河遗迹成之,运道蒙利焉。
朱衡,字士南,万安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历知尤溪、婺源,有治声。迁刑
部主事,历郎中。出为福建提学副使,累官山东布政使。三十九年,进右副都御
史巡抚其地。奏言:“比辽左告饥,暂弛登、莱商禁,转粟济之。猾商遂窃载他
货,往来贩易,并开青州以西路。海岛亡命,阴相构结,禁之便。”从之。召
为工部右侍郎。
四十四年,进南京刑部尚书。其秋,河决沛县飞云桥,东注昭阳湖,运道淤
塞百余里。改衡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理河漕。衡驰至决口,旧渠已成陆。
而故都御史盛应期所开新河,自南阳以南东至夏村,又东南至留城,故址尚在。
其地高,河决至昭阳湖止,不能复东,可以通运,乃定议开新河,筑堤吕孟湖以
防溃决。河道都御史潘季驯以为浚旧渠便,议与衡不合。衡持益坚,引鲇鱼、薛
沙诸水入新渠,筑马家桥堤以遏飞云桥决口,身自督工。劾罢曹濮副使柴涞,重
绳吏卒不用命者,浮议遂起。明年,给事中郑钦劾衡虐民幸功,诏遣给事中何起
鸣往勘,工垂竣矣。及秋,河决马家桥,议者纷然谓功不可成。起鸣初主衡议,
亦变其说,与给事中王元春、御史黄襄交章请罢衡。会新河已成,乃止。河长一
百九十四里。漕艘由境山入,通行至南阳。未几,季驯以忧去,诏衡兼理其事。
隆庆元年,加太子少保。山水骤溢,决新河,坏漕艘数百。给事中吴时来言:
“新河受东、兖以南费、峄、邹、滕之水。以一堤捍群流,岂能不溃?宜分之以
杀其势。”衡乃开支河四,泄其水入赤山湖。明年秋,召还部。又明年,衡上疏
曰:“先臣宋礼浚治旧渠,测量水平,计济宁平地与徐州境山巅相准,北高南下,
悬流三十丈。故鲁桥闸以南稍启立涸,舟行半月始达。东、兖之民增闸挑浅,苦
力役者百六十年。属者改凿新渠,远避黄流,舍卑就高,地形平衍,诸闸不烦起
闭,舟行日可百余里,夫役漫无事事。近河道都御史翁大立奏请裁革,宜可听。”
于是汰闸官五,夫役六千余,以其僦直为修渠费。四年秋,河决睢宁,起季驯总
理。明年冬,阅视河道给事中雒遵劾罢季驯,言廷臣可使,无出衡右者。六年正
月,诏兼左副都御史,经理河道。
穆宗崩,大学士高拱以山陵工请召衡。会邳州工亦竣,衡遂还朝。衡先后在
部,禁止工作,裁抑浮费,所节省甚众。穆宗时,内府监局加征工料,滥用不訾,
衡随时执奏。未几,诏南京织造太监李佑趋办袍缎千八百余匹,衡因言官孙枝、
姚继可、严用和、骆问礼先后谏,再疏请,从之。帝切责太监崔敏,传令南京加
造缎十余万匹。衡议停新造,但责岁额,得减新造三之二。命造鳌山灯,计费三
万余两,又命建光泰殿、瑞祥阁于长信门,衡皆奏止之。及神宗即位,首命停织
造,而内臣不即奉诏,且请增织染所颜料。衡奏争,皆得请。皇太后传谕发帑金
修涿州碧霞元君庙。衡复争,报闻。
衡性强直,遇事不挠,不为张居正所喜。万历二年,给事中林景旸劾衡刚
愎。衡再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驰驿归。其年夏,大雨坏昭陵迍恩殿,追论督
工罪,夺宫保。卒年七十三。子维京,自有传。
翁大立,余姚人。嘉靖十七年进士。累官山东左布政使。三十八年,以右副
都御史巡抚应天、苏州诸府。苏州以倭警募壮士,后兵罢无所归,群聚剽夺。大
立得其主名,捕甚急。恶少惧,夜劫县卫狱,纵囚自随,攻都御史行署,大立率
妻子遁。知府王道行督兵力拒之,乃斩葑门,奔入太湖为盗。命大立戴罪捕贼,
寻被劾罢。久之,起故官,巡抚山东。遭丧不赴。
隆庆二年,命督河道。朱衡既开新河,漕渠便利。大立因颂新河之利有五,
而请浚回回墓以达鸿沟,引昭阳之水沿鸿沟出留城,以溉湖下腴田千顷。未几,
又请凿邵家岭,令水由地浜沟出境山,入漕河。帝皆从之。三年七月,河大决沛
县,漕艘阻不进。帝从大立请,大行振贷。大立又请漕艘后至者贮粟徐州仓,平
价出粜。诏许以三万石赉民。大立以下民昏垫、闾阎愁困状帝莫能周知,乃绘图
十二以献。且言:“时事可忧,更不止此。东南财赋区,而江海泛溢,粒米不登,
京储可虑一也。边关千里,悉遭洪水,墩堡倾颓,何恃以守?可虑二也。畿辅、
山东、河南,霪雨既久,城郭不完,寇盗无备,可虑三也。江海间飓风鼓浪,舟
舰战卒,悉入波流,海防可虑四也。淮、浙盐场咸泥尽没,灶户流移,商贾至,
国课可虑五也。望陛下以五患十二图付公卿博议,速求拯济之策。”帝留图备览,
下其奏于所司。
当是时,黄河既决,淮水复涨。自清河县至通济闸抵淮安城西淤三十余里,
决方、信二坝出海,平地水深丈余,宝应湖堤往往崩坏。山东沂、莒、郯城水溢,
从沂河、直河出邳州,人民多溺死。大立奔走经营,至四年六月,鸿沟、境山诸
工,及淮流疏浚,次第告成。帝喜,锡赉有差。时大立已升工部右侍郎,旋改兵
部,为左。会代者陈大宾未至,而山东沙、薛、汶、泗诸水骤涨,决仲家浅诸处,
黄河又暴至,茶城复淤。已而淮自泰山庙至七里沟亦淤十余里。其明年,遂为给
事中宋良佐劾罢。万历二年,起南京刑部右侍郎,就改吏部。明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