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明史 >

第152章

明史-第152章

小说: 明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

宋胡瑗知此义,故四清声皆小其围径以就之。然黄钟、太簇二声虽合,大吕、

夹钟二声又非,遂使十二律、五声皆不得正。至于李照、范镇止用十二律,不用

四清声,其合于三分损益者则和矣。夷则以降,其臣民事物,安能尊卑有辨,而

不相凌犯耶?

臣又考《周礼》,圜钟、函钟、黄钟、天地人三宫之说,有荐神之乐,有降

神之乐。所为荐神之乐者,乃奏黄钟,歌大吕,子丑合也,舞《云门》以祀天神。

乃奏太簇,歌应钟,寅亥合也,舞《咸池》以祀地祇。乃奏姑洗,歌南吕,辰酉

合也,舞《大韶》以祭四望。乃奏蕤宾,歌林钟,午未合也,舞《大夏》以祭山

川。乃奏夷则,歌小吕,巳申合也,舞《大武》以享先祖,舞《大濩》以享先妣。

所谓降神之乐者,冬至祀天圜丘,则以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

羽,是三者阳律相继。相继者,天之道也。夏至祭地方丘,则以函钟为宫,夹钟

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是三者阴吕相生。相生者,地之功也。祭宗庙,以

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夹钟为羽,是三者律吕相合。相合者,人之情

也。

且圜钟,夹钟也。生于房心之气,为天地之明堂,祀天从此起宫,在琴中角

弦第十徽,卯位也。函钟,林钟也。生于坤位之气,在井东舆鬼之外,主地祇,

祭地从此起宫,在琴中徽弦第五徽,未位也。黄钟,生于虚危之气,为宗庙,祭

人鬼从此起宫,在琴中宫弦第三徽,子位也。至若六变而天神降,八变而地祇格,

九变而人鬼享,非有难易之分。盖阳数起子而终于少阴之申,阴数起午而终于少

阳之寅。圜钟在卯,自卯至申六数,故六变而天神降。函钟在未,自未至寅八数,

故八变而地祇格。黄钟在子,自子至申九数,故九变而人鬼享。此皆以本元之声,

召本位之神,故感通之理速也。或者谓自汉以来,天地鬼神闻新声习矣,何必改

作。不知自人观天地,则由汉迄今千七百年;自天地观,亦顷刻间耳。自今正之,

犹可及也。

并进所著乐书二部。其一曰《大成乐舞图谱》,自琴瑟以下诸乐,逐字作谱。

其一曰《古雅心谈》,列十二图以象十二律。图各有说。又以琴为正声,乐之宗

系。凡郊庙大乐,分注琴弦定徽,各有归旨。且自谓心所独契,斫轮之妙,有非

口所能言者。

疏下礼部。礼官言:“音律久废,太常诸官循习工尺谱,不复知有黄钟等调。

臣等近奉诏演习新定郊祀乐章,间问古人遗制,茫无以对。今鹗谓四清声所以为

旋宫,其注弦定徽,盖已深识近乐之弊。至欲取知历者,互相参考,尤为探本穷

源之论。似非目前司乐者所及。”乃授鹗太常寺丞,令诣太和殿较定乐舞。

鹗遂上言:“《周礼》有郊祀之乐,有宗祀之乐。尊亲分殊,声律自别。臣

伏听世庙乐章,律起林钟,均殊太庙。臣窃异之。盖世庙与太庙同礼,而林钟与

黄钟异乐。函钟主祀地祇,位寓坤方,星分井鬼,乐奏八变,以报资生之功。故

用林钟起调,林钟毕调也。黄钟主祀宗庙,位分子野,星隶虚危,乐奏九成,以

报本源之德。故用黄钟起调,黄钟毕调也。理义各有归旨,声数默相感通。况天

地者父母之象,大君者宗子之称。今以祀母之乐,奏以祀子,恐世庙在天之灵,

必不能安且享矣。不知谱是乐者,何所见也。臣观旧谱乐章,字用黄钟,声同太

庙。但审听七声,中少一律,今更补正。使依奏格,则祖孙一气相为流通,函黄

二宫不失均调。尊亲之分两得,神人之心胥悦矣。”诏下礼官。

李时等覆奏,以为:“鹗所言,与臣等所闻于律吕诸书者,深有所合。盖黄

钟一调,以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蕤宾为变徵,林钟为徵,南吕为羽,

应钟为变宫。旧乐章用合,用四,用一,用尺,用工。去蕤宾之勾,而越次用再

生黄钟之六,此旧乐章之失也。若林钟一调,则以林钟为宫,南吕为商,应钟为

角,大吕之半声为变徵,太簇之半声为徵,姑洗之半声为羽,蕤宾之半声为变宫。

迩者沈居敬更协乐章,用尺,用合,用四,用一,用工,用六。夫合,黄钟也;

四,太簇之正声也;一,姑洗之正声也;六,黄钟之子声也。以林钟为宫,而所

用为角徵羽者,皆非其一均之声,则谬甚矣。况林钟一调,不宜用于宗庙,而太

庙与世庙,不宜异调,鹗见尤真。自今宜用旧协音律,惟加以蕤宾勾声,去再生

黄钟之六,改用应钟之凡,以成黄钟一均,庶于感格之义,深有所补。”

乃命鹗更定庙享乐音,而逮治沈居敬等。鹗寻谱定帝社稷乐歌以进。诏嘉其

勤,晋为少卿,掌教雅乐。

夏言又引古者龙见而雩,命乐正习盛乐,舞皇舞。请依古礼,定大雩之制。

当三献礼成之后,九奏乐止之时,皛括《云汉》诗辞,制为《云门》一曲,使文

武舞士并舞而合歌之。帝可其议。

时七庙既建,乐制未备,礼官因请更定宗庙雅乐,言:“德、懿、熙、仁四

祖久祧,旧章弗协。太祖创业,太宗定鼎,列圣守成。当有颂声,以对越在天,

垂之万蜺。若特享,若祫享,若大祫,诗歌颂美,宜命儒臣撰述,取自上裁。其

乐器、乐舞、各依太庙成式,备为规制。”制可。已而尊献帝为睿宗,祔享太庙。

于是九庙春特、三时祫、季冬大祫乐章,皆更定焉。

十八年巡狩兴都,帝亲制乐章,享上帝于飞龙殿,奉皇考配。其后,七庙火,

复同堂之制,四时岁祫,乐章器物仍如旧制。初增七庙乐官及乐舞生,自四郊九

庙暨太岁神祇诸坛,乐舞人数至二千一百名。后稍裁革,存其半。

张鹗迁太常卿,复申前说,建白三事:一请设特钟、特磬以为乐节;一请复

宫县以备古制;一请候元气以定钟律。事下礼官,言:“特钟、特磬宜造乐悬,

在庙廷中,周旋未便,不得更制。惟黄钟为声气之元,候气之法,实求中气以定

中声,最为作乐本原。其说,若重室墐户,截管实灰,覆缇,按历气至灰飞,

证以累黍,具有成法可依。其法,筑室于圜丘外垣隙地,选知历候者往相其役,

待稍有次第,然后委官考验。”从之。仍诏取山西长子县羊头山黍,大小中三等

各五斗,以备候气定律。

明自太祖、世宗,乐章屡易,然钟律为制作之要,未能有所讲明。吕怀、刘

濂、韩邦奇、黄佐、王邦直之徒著书甚备,职不与典乐,托之空言而已。张鹗虽

因知乐得官,候气终属渺茫,不能准以定律。弘治中,莆人李教授文利,著《律

吕元声》,独宗《吕览》黄钟三寸九分之说。世宗初年,御史范永銮上其书,其

说与古背,不可用。嘉靖十七年六月,辽州同知李文察进所著乐书四种,礼官谓

于乐理乐书多前人所未发者。乃授文察为太常典簿,以奖劝之。而其所云:“按

人声以考定五音”者,不能行也。神宗时,郑世子载堉著《律吕精义》、《律

学新说》、《乐舞全谱》共若干卷,具表进献。崇祯六年,礼部尚书黄汝良进《

昭代乐律志》。宣付史馆,以备稽考,未及施行。

 卷六十二 志第三十八

◎乐二

○乐章一

洪武元年圜丘乐章。

迎神,《中和之曲》:昊天苍兮穹窿,广覆焘兮庞洪。建圜丘兮国之阳,合

众神兮来临之同。念蝼蚁兮微衷,莫自期兮感通。思神来兮金玉其容,驭龙鸾兮

乘云驾风。顾南郊兮昭格,望至尊兮崇崇。

奠玉帛,《肃和之曲》:圣灵皇皇,敬瞻威光。玉帛以登,承筐是将。穆穆

崇严,神妙难量。谨兹礼祭,功徵是皇。

进俎,《凝和之曲》:祀仪祗陈,物不于大。敢用纯犊,告于覆载。惟兹菲

荐,恐未周完。神其容之,以享以观。

初献,《寿和之曲》:眇眇微躬,何敢请于九重,以烦帝聪。帝心矜兮,有

感而通。既俯临于几筵,神缤纷而景从。臣虽愚蒙,鼓舞欢容,乃子孙之亲祖宗。

酌清酒兮在钟,仰至德兮玄功。

亚献,《豫和之曲》:荷天之宠,眷驻紫坛。中情弥喜,臣庶均懽。趋跄

奉承,我心则宽。再献御前,式燕且安。

终献,《熙和之曲》:小子于兹,惟父天之思,惟恃天之慈,内外殷勤。何

以将之?奠有芳齐,设有明粢。喜极而挘钌裱鄪帧@袼渲褂谌祝橛瞥�

兮远而。

彻馔,《雍和之曲》:烹饪既陈,荐献斯就。神之在位,既歆既右。群臣骏

奔,彻兹俎豆。物倘未充,尚幸神宥。

送神,《安和之曲》:神之去兮难延,想遐袂兮翩翩。万灵从兮后先,卫神

驾兮回旋。稽首兮瞻天,云之衢兮眇然。

望燎,《时和之曲》:焚燎于坛,灿烂晶荧。币帛牲黍,冀彻帝京。奉神于

阳,昭祀有成。肃然望之,玉宇光明。

洪武八年御制圜丘乐章。

迎神:仰惟兮昊穹,臣率百职兮迓迎。幸来临兮坛中,上下护卫兮景从。旌

幢缭绕兮四维,重悦圣心兮民获年丰。

奠玉帛:民依时兮用工,感帝德兮大化成功。臣将兮以奠,望纳兮微衷。

进俎:庖人兮列鼎,肴羞兮以成。方俎兮再献,愿享兮以歆。

初献:灵兮皇皇,穆严兮金床。臣令乐舞兮景张,酒行初献兮捧觞。

亚献:载斟兮再将,百辟陪祀兮具张。感圣情兮无已,拜手稽首兮愿享。

终献:三献兮乐舞扬,肴羞具纳兮气蔼而芳。光朗朗兮上方,况日吉兮时良。

彻馔:粗陈菲荐兮神喜将,感圣心兮何以忘。民福留兮佳气昂,臣拜手兮谢

恩光。

送神:旌幢烨烨兮云衢长,龙车凤辇兮驾飞扬。遥瞻冉冉兮去上方,可见烝

民兮永康。

望燎:进罗列兮诣燎方,炬焰发兮煌煌。神变化兮物全于上,感至恩兮无量。

洪武二年方丘乐章。

迎神,《中和之曲》:坤德博厚,物资以生。承天时行,光大且宁。穆穆皇

祇,功化顺成。来御方丘,严恭奉迎。

奠玉帛,《肃和之曲》:地有四维,大琮以方;土有正色,制币以黄。敬存

于中,是荐是将。奠之几筵,临鉴洋洋。

进俎,《凝和之曲》:奉将纯牡,其牡童犊。烹饪既严,登俎惟肃。升坛昭

荐,神光下烛。眷佑邦家,报效惟笃。

初献,《寿和之曲》:午为盛阳,阴德初萌。天地相遇,品物光荣。吉日令

辰,明祀攸行。进以醇醴,展其洁清。

亚献,《豫和之曲》:至广无边,道全持载。山岳所凭,海渎咸赖。民次水

土,既安且泰。酌酒揭虔,功德惟大。

终献,《熙和之曲》:庸眇之资,有此疆宇。匪臣攸能,仰承佑助。恩崇父

母,臣欢鼓舞。八音宣扬,叠侑明醑。

彻馔,《雍和之曲》:牲牷在俎,笾豆有实。临之蕣蚃,匪惟饮食。登歌乃

彻,荐献爰毕。执事奉承,一其严粟。

送神,《安和之曲》:神化无方,妙用难量。其功显融,其礼攸长。飚轮云

旋,龙探鸾翔。拜送稽首,瞻礼余光。

望瘗,《时和之曲》:牲醴制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