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天记-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说不过你;我先走了。”苏墨虞摇摇头;背着手向天书陵里走去。
“我很担心苏墨虞的将来。”唐三十六看着渐要消失在青林里的少年教士的背影;微微挑眉;说道:“以前曾经有很多例子;包括现在也还有很多人被困在天书陵里;无法离开;希望他不会。”
陈长生有些吃惊;问道:“被困在天书陵里?”
“从不愿意离开到最后根本不敢离开;那些人在天书陵里观碑;一坐便是数十年;和囚徒有甚区别?”
唐三十六说道:“那些人舍不得外面的繁华世界;不愿意发血誓成为碑侍;又舍得天书石碑带来的感悟造化;离开;或者留下;都是极大的诱惑;面对这些诱惑;如何选择;什么时候才能做出选择;本身就是天书陵对所有人的考验。”
陈长生说道:“我不认为这种选择有多么困难。”
“那是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天书。”
唐三十六看着他说道:“当然;就算看到;我相信你也有能力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最想要什么;就像苟寒食一样;他肯定已经提前想好了;如果连这一道关隘都过不去;哪有资格在修道路上继续前行。”
陈长生忽然想到一件事情;问道:“如果可以在天书陵里一直看下去;那么;有饭吃吗?”
听着这话;唐三十六很有些无语;心想你又不是轩辕那个吃货;没好气说道:“当然有饭吃;你要看到死;就能吃到死。”
陈长生有些不好意思;说道:“不要生气;我只是觉得这件事情比较重要。”
唐三十六懒得理他;指着满是青树的山丘说道:“天书陵里只有一条路;那些石碑都在道旁;看完下一层;才能去看上一层。”
陈长生问道:“天书陵有几层?”
这个问题是他一直以来的困惑;按道理来说;道藏三千卷里有不少对天书陵的描述;但他却从来没有看到过天书陵究竟有几层。
“我不知道……嗯;准确来说;没有人知道天书陵有几层。”唐三十六说道。
陈长生闻言很是不解;说道:“据我所知;虽然天书陵登顶极难;但还是有些人曾经做到过;怎么会不知道层数
唐三十六说道:“老太爷曾经对我说过;真进天书陵的那一天;我便能知道为什么天书陵没有层数。”
“为什么?”陈长生依然不解。
唐三十六盯着他的眼睛;沉声说道:“第一;我不是碑侍;第二;我不是导游;所以你可不可以不要问我这么多为什么?反正你只需要知道;那些石碑只能一座座看过去;最终能看懂多少块碑;就看你自己的悟性了。”
陈长生能感受到他的心情有些糟糕;本想控制住不再继续发问;但实在压抑不住好奇;试探着说道:“最后一个问题?”
唐三十六深吸一口气;说道:“说。”
陈长生说道:“按照道典里的说法;祭天的时候;圣后娘娘和教宗大人都会从传说中的神道登临天书陵顶;就是你说的那条道路?”
“不是。”唐三十六说道:“神道是另外的一条道路。”
“可你才说过;天书陵只有一条路。”
“那是对进天书陵观碑悟道的人来说。”
“如果要登顶;哪条道路更近些?我觉着应该是神道吧。”
“神道乃是南麓正道;并不是登陵的捷径;你不是那等畏难怕险的人;应该很清楚;书山无捷径;只能努力登攀
“可你才对苏墨虞说过;正道就是捷径。”
唐三十六沉默了很长时间;说道:“首先;那是我在和他斗嘴;其次;不管那是正道还是捷径;反正你不可能从那条道路直接登临天书陵顶;你不用问我为什么;我直接告诉你;因为那条神道上有人看守;从来没有人能从那里强行登陵成功。”
“你不要生气。”陈长生有些不好意思;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唐三十六盯着他的眼睛;说道:“这是第二遍;不要有第三次。”
陈长生知道他这时候情绪已经到了暴发的边缘;心想还是不要继续烦他;说道:“我随便去逛逛。”
此时;进入大朝试三甲的年轻考生们都已经进入了天书陵;身影消失在青林之中;只有他们两个人还留在外面。
唐三十六的音调微高;问道:“你真要随便去逛逛?”
陈长生点点头;理所当然地说道:“陵园里的风景不错;我想四处走走看看。”
唐三十六像看白痴一样看着他;心想历尽千辛万苦;大家才成功进入大朝试三甲;得到进入天书陵观碑悟道的机会;你不想着去那些石碑前静思求学;居然只想随便看看风景?你真当自己是游客吗?游客可进不了天书陵
不理唐三十六如何吃惊恼火;陈长生把他留在原地;围着天书陵开始散步;初春的天书陵绿意喜人;陵下的园子里花树繁多;风景确实不错;他在其间停停走走;负着双手到处赏看;真像极了一名乡下来的游客。
因为繁茂青树的遮掩;天书陵外的人很难看清楚陵里的画面;而陵上的人却能清晰地看到外面;那些行走在山道上的考生们;很多人注意到了他的存在;发现他竟然没有登陵;而是在外面游览;不由好生震惊。
陈长生居然没有登陵;众人震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接着生出的情绪则是各自不同。有的考生觉得他故作淡然;真真令人不耻到了极点;比如槐院的书生以及圣女峰那名叫叶小涟的小师妹;有的人则觉得以他现在的境界以及在大朝试里表现出来的水准;明明天书陵在前却不入;实在是太过不自爱;比如关飞白和梁半湖都如此想;苟寒食接过七间递过来的清水饮了口;看着山下坐在池畔石上发呆的陈长生;却生出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想法。
他觉得今天的陈长生有些问题;应该是精神层面出了问题;却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距离大朝试对战不过数日时间;在他看来;陈长生的意志坚毅甚至有些可怕;怎么也不应该在短短数日之内;发生太大的变化才是。
天书陵是一座青山;面积很大;想要沿着陵下的道路完整地走一圈;不是很轻松的事情;尤其是像陈长生这样停停走走;看着花树便停停;看着池塘便去发发呆;一路走着一路想着那些有的没的事情;更是走了两个时辰;才来到了陵南。
陈长生正在看道路上的那些五色石子拼成的图案;忽听着有轰轰水声从空中传来;他下意识里抬头望去;只见一道银色的瀑布;从青山崖壁里某处倾泻而出;化作一道白练;落在数十丈高的崖壁间;四散流溢;变成数十道更细小的水线;穿行于嶙峋山石之间;最终落到地面。
看着这幕美丽的画面;他的第一反应是;天书陵南崖真的很陡;没有太多树木;怎么也看不到一座石碑?然后他的视线顺着那数十道流水;向下移动;只见道前有片极为宽大的黑色石坪;坪间有人工挖凿而成的浅渠;天书陵上流泻下来的清水;顺着那些渠向前方流去。
他沿渠而行;只见渠中的水无比清澈;渠底那些白色的石头仿佛珍珠一般闪耀着光芒。不多时;他便来到了天书陵的正南处;瀑布的声音渐隐;石坪上的水渠则更加密集;他不禁想到;如果从天书陵的顶处往下看;这些浅渠会构成一幅怎样的图案?
然后;他看到了传说中的神道。
那是一条笔直的道路;从石坪直接通向天书陵顶。正如唐三十六所说;想要登上天书陵;这条神道是最近的道路。但这条神道禁止任何人通行;只有祭天大典的时候;圣后娘娘和教宗大人才能行走于其上。
神道上没有任何事物;两侧连树也没有;只有崖石。
任何人;想着这条神道尽头的天书陵顶;大概都会生出走上去的强烈**。
但没有人成功过。
因为在神道起始处;在无数条浅渠清水之间;有座凉亭。
亭子里坐着一个人。
那个人穿着一身破旧的盔甲;胸甲上到处都是锈迹;盔甲遮住了全身;从头脸到手;没有一处露在外面。
那个人的手里握着一把破旧的剑;剑锋上有很多缺口;剑抵在地面。
从远处望过去;这个全身盔甲的人;就像是一座雕像。
甚至有时候;会让人怀疑;盔甲里究竟有没有人。
但陈长生知道那是一个人。
整个大陆都知道这个人。
这个人在这座凉亭里;已经坐了数百年。
很多人都在说;如果不是在天书陵前枯坐了数百年;这个人或者早就已经进入了八方风雨。
因为数百年前;他就已经是大陆第一神将。
他就是天书陵这一代的守陵人;汗青。
第201章 守陵人
陈长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难道要告诉他,自己忽然对修行失去了所有兴趣?想了想后说道:“我已经通幽,自然不用太着急。”
唐三十六盯着他,问道:“很得意?”
陈长生微怔,说道:“这个真没有。”
唐三十六指着林子里说道:“路上就和你说过,对我们这些修道者而言,天书陵本身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比周园要重要无数倍,只有那些视力不好,只能看到身前数尺之地的家伙,才会把在天书陵观碑问道当作破境通幽的条件,你看看人苟寒食早已通幽,可没浪费半点时间。”
陈长生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青林里的山道上人影闪动,破空之声持续,离山剑宗四人的身影已经快要消失不见。
他转身望着唐三十六说道:“你不也还站在这里?”
“我觉得你今天有些问题,所以决定跟着你。”唐三十六盯着他的眼睛说道。
陈长生看着他认真说道:“机会难得,不要耽搁了时间。”
唐三十六说道:“反正至少还有一个月时间,不着急。”
便在这时,一道声音在二人身后响起:“确实不应该着急。”
来人是苏墨虞。这名离宫附院的少年教士,在今年大朝试里的运气实在有些糟糕,对战第一轮便遇着了折袖这等强大的对手,好在他的文试成绩非常优秀,最后综合评判,险之又险地进入了三甲的行列。
看着他,唐三十六不解问道:“陈长生不着急是因为他今天脑子有问题,而我是要盯着他,你这又是为哪般?”
苏墨虞说道:“民间有俗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天书碑哪里这般好解,心态本就是最重要的事情,越急越容易出问题。”
唐三十六提醒道:“周园一个月后就要开启,时间可不会等人。”
苏墨虞平静说道:“我不准备去周园。”
唐三十六神情微异,陈长生也觉得有些奇怪,谁能对周独|夫的传承不动心?
苏墨虞说道:“经过大朝试,我才知道自己的底子有些薄弱,当初的那些骄狂现在想来何其可笑,所以准备在天书陵里多留些时间。”
陈长生问道:“我们可以在天书陵里随便留多长时间?”
苏墨虞微异道:“刚才碑侍说的话你都没听?”
陈长生有些不好意思,应道:“嗯,我先前在想别的事情。”
唐三十六觉得他这样的表现有些丢脸,抢着说道:“天书陵观碑的规矩这些年来从来没有变过,你只要能够进来便随便停留多长时间,但如果你要离开,之后想再次进天书陵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陈长生看着苏墨虞问道:“你决定为了天书陵放弃周园?”
苏墨虞说道:“周园虽好非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