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1895淘金国度 >

第556章

1895淘金国度-第556章

小说: 1895淘金国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芰Γ衷谝膊换嵬U搅恕!�
  “现在俄国变在旦夕,克伦斯基处境艰难,正是需要缓和对外矛盾。专心内斗的时候,对于我们来说,现在停战正是最合适的时机,实话说,现在克伦斯基如此急切,还有我的努力在内。”叶枫呵呵笑道。
  叶枫此话一说,叶文德,刘楚雄等人都看着他,有些不明所以。
  “你们知道加米涅夫的存在吧,我只是让史密斯操作一下,让加米涅夫故意跟季诺维也夫吵了一架,顺带把乌里扬诺夫主张武装起义的消息不经意间泄露出去并让克伦斯基知道了,不然你们以为为何现在克伦斯突然如此着急了,只是我原以来他停战,会把勒阿马朱全割让给我们,没想到这人居然还想到了军事分界线这个歪招,不过就像我刚才所说,军事分界线也好,国境线也好,只要我们有实力其实都是一样。”
  叶文德和刘楚雄三人这才想起叶枫在布尔什维克里面还埋下了加米涅夫这颗棋子,都不由笑了起来,只怕俄国内两派势都不知道,武装起义的消息居然是在阿拉斯加的推动下泄露出去的吧。
  叶枫心里却暗道:“历史上武装起义的消息确实是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泄露出去的,这才导致乌里扬诺夫果断提前起义,爆发了十月**,在这个时空,虽然过程有些不一样,但最后仍然是经由这两个人的嘴里泄露出去了,不知道会不会如历史上一样。准时爆发十月**呢?”
  正是考虑到十月**可能即将爆发,叶枫才会同意按照克伦斯基的提议停战,虽然军事分界线与国境线有些区别,但现在却是停战的最好时机,一旦布尔什维克夺权成功,他们最可能就是在欧洲停战,而与阿拉斯加,他们是绝对不可能停战的,否则将会尚失一大部分支持者,毕竟在欧洲主要是在别人的领土上作战,而阿拉斯加现在占领的可是俄国人自己的土地。两个战场的意义可不一样。这也是为何克伦斯基一直以来不敢立即向阿拉斯加求和的原因之一。
  “既然是这样,那我们就不需要什么犹豫了,马上停战,正式结束这场战争,然后想办法加强在这里的统治,将他们牢牢的绑住,让俄国人以后想拿也拿不回去。”
  叶文德说完,考虑了一下对着叶枫道:“这个停战谈判还是你去安排。”
  说完又对着刘楚雄和李成玉道:“关于新领土分省设市和经济发展及军事治安的问题你们要尽快拿出一个方案来。”
  “千万不要漏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稀释新领土上俄国人的印记,比如人口。”
  叶枫又补充道:“我觉得现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美洲领地上迁移一些老移民过去,反正现在我们年年都多达数百万的移民,迁一些老移民到新领土,很快会有新移民补充美洲领土的人口。”
  刘楚雄也上点头道:“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好在新领土虽然也是寒冷异常,但这里却不缺少矿产资源,科雷马河和阿尔丹河可都是蕴含丰富金矿的采金区。煤铁,林木资源也极其丰富,我们不单可以以此吸引老移民迁移过去,也可以大力发展企业,提供大量工作机会,达到吸引人口的目的。”
  “三年之内,这里不接收新移民,只从老移民中迁移,雄倌。移民事务现在是你亲自主持,这点不要忽略了,这里不同于大部分地方,紧邻俄国,俄国现在虽弱,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新移民太多对我们的统治可不太有利。”
  自从何孟祺调任外交部副部长兼驻中大使后,移民管理局长现在都是由刘楚雄亲自兼任的,一直没有任命新的负责人。
  1917年10月30日,叶枫指定对俄前线总指挥蔡锷会合华侨城市长王贺为阿方谈判代表,与克伦斯任命的谈判代表,远东代理总督,远东方面军新任司令官斯勒尔尼诺夫上将,西伯利亚方面军司令官杜勒耶夫上将在现在阿拉斯加控制的马亚河北岸小镇吉格达展开了会谈,担任此次谈判见证人的还有英国,法国驻远东的领事。
  说是谈判,其实这次的谈判比阿拉斯加历次外交谈判还要轻松,双方基本上需要交涉的条件都早由英法大使居中调解达成了。双方谈判代表需要做的实际上就是签字而已,否则这样重要的谈判,双方都会派出更重量级的代表。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时间不足,不是阿拉斯加方面时间不足,而是克伦斯基的时间不足,从圣彼得堡到吉格达的距离太远,从那里派正式谈判代表来签字显然很浪费时间。加上这次吉格达的协议条款也没有什么争执的。内容也比较简单,主要内容只有两款,一是规定勒阿马朱防线为双方军事停火战,防线以东为阿拉斯加实际控制区;二是承认阿拉斯加此前与俄沙皇政府签定的一切协议和约定。包括承认科雷马河以东为阿拉斯加主权领土,鄂霍茨克海铁路整体归阿拉斯加所有。勒拿河以东的矿产权益倒没有多做解释了,毕竟勒拿河以东现在基本上都为阿拉斯加实际控制了。
  对于战俘等其他问题却是只字未担,叶枫坚持押后再议,克伦斯基现在也没有时间纠缠这个问题,所有也表示了同意。
  因为重要议题,阿俄双方首脑已经沟通达成,所以此次谈判或者说签约协议由双方前线军政首脑作为签字代表签定协议,英法领事为见证人,获得双方认可。两国都没有从国外另行指派专人前来。
  不过这次吉格达协议的签字暂时是比较秘密的。并不是公开签约,起码暂时克伦斯基向阿拉斯加方面要求了保密,以便为他争取时间,若协议直接公开签定,对他而言,处境会极其不利,与布尔什维克的内斗他将失去很多的支持者。
  对于这点,阿拉斯加和英法见证方都是同意的,仅仅保密数日不算太难,但想长久保密却绝不可能办到。克伦斯基的要求是在他解决国内矛盾后,这个协议即可逐渐公开。
  而叶枫听到克伦斯基的请求后,不免叹了一口气摇头。保密有用吗,不管这个协议是否公开,克伦斯基都不可能在这次的内斗中获得胜利。其实克伦斯基的打算是不签协议,双方前线默认停火的,但正是因为知道克伦斯基即将下台,叶枫才会坚持要进行这个正规的签字仪式,不管未来布尔什维克政权承不承认,有一个协议总比空口白话要强。最重要提,叶枫以前与布尔什维克之间是有一个协议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必须承认一切在此之前阿拉斯加与俄国方面签订的任何协议和约定。
  布尔什维克会不会遵守不重要,关键是可以让阿拉斯加站在有理的一方。
  “是对是错?”克伦斯基坐在办公室,也是一脸落寞。与阿拉斯加停战,欧战前线也开始停止交火,克伦斯基已经密令从莫吉廖夫前线抽调军队回圣彼得堡协助他平息可能会发生的叛乱。
  布尔什维克即将武装起义的消息他也进一步确认了,现在外患已经不是最紧要的了,除掉内患,维持临时政府的存在,保住他现在的地位才是重中之重。
  “总理,欧洲前线的军队已经开始向圣彼得堡进发,克拉斯诺夫在普斯科夫也已经组织起了一支五千人的骑兵。”洛维茨基这时敲门走了进来道。
  “好。”克伦斯基这时已经没有空再计较向阿拉斯加求和是否正确了,听说军队即将到来,加上他在圣彼得堡组织的士官生等武力,他自信有能力控制圣彼得堡的局势了。
  “我命令立即开始逮捕乌里扬诺夫,托洛茨基,加米涅米等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命令士官生立即查封布尔什维克机关报《工人之路》。巡逻队加强巡逻,防止布尔什维克骨干逃跑。”
  11月6日,随着克伦斯基下定决心,率先向布尔什维克打出重拳,圣彼得堡顿时阴云密布,街头岗哨林立,巡逻队横行。一个一个布尔什维克骨干被逮捕,全城人人自危。
  但随后事态的发展,却没有像克伦斯基希望的那样,乌里扬诺夫,托洛茨基,加米涅夫等主要领导人都似乎得到了消息一般,提前离开了住处,并没有被逮捕,反而进一步催化了布尔什维克武装起义的决心。
  乌里扬诺夫于当天夜间秘密抵达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据点斯莫尔尼宫,说服党中央其他成员,决定提前起义。
  11月7日(俄儒略历10月25日)下午九时,乌里扬诺夫不顾季诺维也夫等人的反对,领导赤卫队员、士兵和民众包围了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冬宫,并于次日凌晨两点占领了冬宫。
  按照**之后的宣传,晚上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大炮轰击冬宫,而且在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
  但实际上当晚在冬宫附近并未发生武装冲突,守卫冬宫的仅有一个妇女营和一个士官生营,在人群的冲击之下很快就投降了。冬宫的防卫长官帕里琴斯基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他们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而阿芙乐尔巡洋舰正在大修,没有装弹也没有人员。被临时任命的阿芙乐尔号的政委别雷舍夫仅仅向冬宫打了几发空弹(没有弹头)。起义当晚,圣彼得堡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临时政府被推翻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对于这点,当叶枫在费城收到这次十月**的爆发的经过后,也不由感叹:“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想想历史上一直宣传的十月**的艰难程度吧,再对比现实,可以说这次**远比不上二月**来的激烈和风波云诡。从其取得成功的速度上就可以对比,二月**推翻沙皇政权的速度已经让全世界都大感惊异了,而十月**却仅仅是一个日夜的变化。
  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宣布成立“工农临时政府”。要求立即举行制宪会议选举,并要求排除自由主义少数派制宪民主党,建立清一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府。尽管布尔什维克的强制夺权行为引起各党派的反感,但由于对制宪规则的长期追求,社会**党、孟什维克等大多数左派政党选择接受了立即举行立宪会议选举的要求。而自由主义倾向的制宪民主党则遭到布尔什维克的镇压。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就是在此之前,克伦斯基已经预感到大事不妙,于11月7日中午跟那些内阁部长撒谎说:“决定亲自去迎接开来的增援部队“实际上,他当时就乘上美国大使馆的小汽车逃跑去了北方战线司令部所在的普斯科夫,那里有克拉斯诺夫组织的五千骑兵,附近还有欧战北方战线的大军。
  由此也可以看出临时政府从最高首脑到部长们都极其缺乏应变的能力和决心。也进一步促成了十月**的轻松成功。
  当然克伦斯基出逃并非就此认输,只是在圣彼得堡,他已经没有能力也没有信心应付势大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赤卫队。
  克伦斯基逃出圣彼得堡,到了普斯科夫,就住在北方战线司令部。他命令克拉斯诺夫军的骑兵军约5000人,向圣彼得堡发动进攻,并夸口要在11月12日(俄历10月30日)夺回圣彼得堡。
  在这期间,克伦斯基又与暗藏在圣彼得堡的反布尔什维克组织进行秘密联系,他要所谓的“救国**委员会”在城内策应,要士官生在克拉斯诺夫军队逼近首都时举行暴乱,内外夹攻,扼杀新生的布尔什维克苏维埃政权。
  11月9日,克拉斯诺夫军队占领加特奇纳,29日到达沙皇村,离彼得格勒仅二十公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