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官仙 >

第3090章

官仙-第3090章

小说: 官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仪式很简单,时间大约就是二十分钟,超市的老板施淑华亲自操办,因为她的关注,超市下属的诸多部门,心里就有数了——这家供货商怠慢不得。

斯嘉丽超市在朝田,是业界老大,就算国内那些超市巨头,比如说华联什么的,在朝田跟它比也差得远,所以别看它是民营企业,超市那些部门的雇员,拿捏供货商也在行得很——没人有胆子敢明着索贿,但折磨人的手段还真的多了去啦。

首先,他们能决定要不要你的货,其次,超市的活动太多,一到活动的时候,就要求供货商打折,还要你出赞助费搞宣传——超市的活动打折,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这些环节里,有很多可以变通的,而尤为关键的是,超市是先货后款的方式,供货商要是不识做,结款的档期给你推迟一档两档,真的太正常了,告老板那里去都没用——下面人是作梗了,但是对超市有好处。

大部分的供货商,要花很多的时间,跟各个部门打交道,有事没事也要过来看看——用在维系感情上的时间,比要款的时间多,要款的时间又比做事的时间多。

从这个角度上讲,施淑华不但将北崇的货引入超市,更是亲自主持这个仪式,就给北崇带来了不少便利,这个便利是无形的,却又是扎扎实实的,比北崇人自己上门推销上架,效果不可同日而语——节省了太多扯皮的时间和精力。

不过施总的便宜,也不是那么好沾的,签这个协议的同时,她卖出去了五十万的团购指标——协议签订之日起,北崇区政府每年要从斯嘉丽采购不少于五十万的货物。

北崇现在将近十九万人,按两百个人里,有一个正式编制算的话,就是在编人员一千号左右,加上其他退休的、混岗的、临时工之类的——按两千人算的话,五十万摊上去,也就每人那啥……咳咳,这个数字就不说了。

总之这笔钱,摊到人头上真不算多少,北崇也不是什么东西都产的,一年下来,政府的福利平均下来怎么也得有四五百,其中一部分从斯嘉丽走团购价拿货,不算多大事。

然而这个事儿,施淑华还是很看重的,斯嘉丽搞团购活动多了,做超市的就求个走量,销售量大,超市对供货商的吸引力就高,吸引力高,超市就能以更优惠的价钱拿货,这是相辅相成的。

要是有人只看到,超市的店面赚钱,那真不一定正确,走渠道、走团购、卖购物卡,这也是保证走量的大头,斯嘉丽的口碑不错,团购做得也不错。

但是出于某些人所共知的原因,斯嘉丽能把团购做到一些企业、事业单位,甚至某些行局,可绝对做不到让某一级政府认它,行局仅仅是组成政府部门而已——施金鹏厅级干部下海的名头太响,其间犯下的各种忌讳,不是一般人敢沾染的。

而施淑华也不想跟各级政府直接打交道,原因无他,各种恶心和信不过,但是她心里还有点不甘心,觉得没做过政府的单子,实在有点遗憾。

这个协议,正填补了她的遗憾,单子不大也不算很小,好歹五十万,政府的级别有点低,才是个区政府,但是她对北崇的发展了解得很深——这个小小的县区,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在整个恒北冉冉升起,成为一颗闪亮的新星。

一个双方都很满意的仪式,结束之后,施总要陈区长请她吃晚饭——北崇和朝田的距离,实在太让人无语了,北崇人好歹也是早晨七点出发,仪式结束就下午四点了。

“我还得去利阳,”陈太忠苦笑着一摊手,“再签个苎麻收购协议。”

陈区长这次出来,也是带了团队的,又吩咐苎麻厂的人,晚上抵达利阳,明天去利阳的产麻大县慈清看一看,问题不大的话,就初步签订一个苎麻供销的协议——没错,这又是徐区长的业务,大区长是各种悲催。

利阳基本上位于阳州市区和朝田中间——走高速的话,还要穿一下章城,基本上是三个半小时的车程,现在走的话,到利阳也是晚上七点半了。

施淑华又挽留一下,看留不住,就放他们一干人走路,不成想路上遇上小小的堵车,到了利阳,就是七点四十了。

他们虽然来得晚,利阳这边也一直在等着,而且是三个副厅级干部,分管农林水的副市长王苏华、宣教部长晋建国,以及利阳的常务副彭秋实。

这个规格有点高了,北崇这边最大的就是区长陈太忠,其次是副处级的孟志新,还有就是王媛媛和农业局胡局长,以及其他几个工作人员。

外人也有,是《恒北经济导报》牛晓睿和另一个记者,北崇和慈清要签一个大宗的苎麻购销协议,这个消息原本就够资格上导报了,更别说牛主编现在已经是北崇的专用软文枪手了。

不过这三个副厅里,晋建国是跟陈太忠“一起同过窗”的,彭秋实的女儿是被陈区长救的,都是友情客串,正主还是王苏华。

陈太忠一行人,坐着一辆依维柯来到了利阳农业局招待所,还没进门,就看到上面扯了一个大红横幅,“热烈欢迎北崇区政府诸位领导前来交流和指导”。

第4001章微微醋意

“这横幅,绝了,”孟志新看到显眼的大红横幅,轻喟一声。

自打跟陈区长出来之后,他并没有沉默寡言,被冷遇的人,一旦接触主流社会,谨小慎微并不是最佳的选择——这意味着你还忘不掉过去的自己。

最好就是落落大方适可而止,不要让别人觉得你不正常,也是积极融入主流的意思。

“纸头越大,肠胃越大,”农业局胡局长笑着说句话,这也是阳州的官场俗语了——没准恒北通用,以前下面迎接上面的领导,都要一张张的大字贴出来。

来的领导越大,贴的纸就越大,表示对领导的重视,但是同时,地方上对领导寄予的希望也就越大。

据说十来年前,有副省长视察花城,花城的每个字儿足足有两米开外,结果省领导偏偏没有答应花城要搞的项目,结果他要离开的时候,花城只派了一辆老旧的伏尔加送行,多出来的随员直接是用偏斗摩托带着,一路送到阳州火车站,花城的领导都没跟着到车站。

这伏尔加在半路上,还抛了一次锚,要知道,这可是堂堂的副省长,就是这种待遇——花城人的桀骜不驯,也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副省长也好涵养,只是上火车的时候,轻喟了一声,“纸头越大,肠胃越大啊。”

于是,这句话就做为名言,流传了下来。

说来说去,是利阳这个横幅不太对等,北崇来的只是个区长,堂堂的利阳市就打出了“北崇区政府诸位领导”的字样——人家一个农业局,级别就跟北崇区相当了。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啊,陈太忠心里也微微一拧,不过已经是这样了,还说什么呢?依维柯车开进院子,就看到三位副厅级领导从楼里走出来。

利阳是农业大市,农业局的条件还算不错,农业招待所虽然有点老旧了,但就算现在看来,这盖了十来年的四层楼宾馆,在利阳也还算拿的出手。

“建国你们太客气了,”陈区长走下车,笑吟吟地发话,“三个领导在等我们,我们真的受宠若惊,有点手足无措了。”

“太忠你这么说,就见外了,”晋部长先笑着回答,按说他在常委里的排名,还次于彭秋实,但他也是天南的干部,还是跟陈区长一起同过窗的,这交情别人不能比。

“真是这样,”陈区长做戏做全套,笑眯眯的点点头,给足对方面子,“你们三位都是领导,我还打算指示一下呢,现在吓得不敢了。”

他给面子,那三位也知道,这话不能当真,倒是彭秋实笑着发话,“我今天过来就是凑个热闹……婷儿,过来见一下陈叔叔,可是他救了你的。”

一个女孩儿坐在轮椅上,被人推了过来,陈太忠一眼看去,就知道是那个车祸中断了腿的女孩,两人年纪相差仿佛,但是……他就是叔叔了。

“陈叔叔好,”女孩儿冲他点点头,脸上也不见如何的热情,很显然,相比面对挫折的态度,她比孟志新差了不止一条街,不过年轻嘛,这个可以原谅。

“嗯,恢复得不错,”陈太忠笑着点点头,“那个男孩儿呢?”

“他也挺好的,”女孩儿脸上的表情,越发地淡漠了。

“看你这表情,我还以为他不怎么好呢,挺好就行,”陈太忠哈地笑一声,转身向一边走去,“王市长……有日子不见了,很想你啊。”

“这人……”女孩儿见他就这么走了,还丢下一句夹枪带棒的话,禁不住看一眼自己的老爸,“怎么这么说话?”

“不看看你自己什么态度,”彭市长气得哼一声,陈太忠在跟王苏华说话,他不怕跟自己的女儿多说两句,于是恨其不争地发话,“好歹就救过你的人,人家欠你?”

这是进招待所前的插曲,进了招待所,这边早已经将饭菜准备妥当,一个招呼就上桌了,不过这个座次委实不太好排,三个副厅,招待的却是一个正处。

倒是彭市长看得开,见状主动坐在最下首,“就坐这儿好了,谁劝我也不走,我过来是看看太忠,私人身份。”

王苏华又劝好一阵,才扭扭捏捏地跟陈区长分了首席,至于陈太忠另一边,却是坐了晋建国——他的姿态也很高,以此示意,我来是因为同窗之谊。

王市长的另一侧,坐了农业局的局长,晋建国的另一侧,是副处级干部孟志新,有意思的是,最下首的彭市长身边,也坐了一个身材高壮的中年人,脸膛黑黑的。

“来,先干三杯,热烈欢迎来自北崇的贵客,”最终,还是王市长做为今天的主人,站起身举起杯,“也预祝我们合作成功,实现双赢。”

三杯干了之后,众人纷纷落座,边吃边聊了起来,陈区长被两个副厅包夹着,说一说北崇的发展,又叙一叙旧情,晋部长还问起了天南的事儿,“太忠,马上重阳节了,回不回天南看黄酒文化节?”

“有一半的可能性,要走一趟,”陈太忠笑着回答。

晋部长所说的,是只属于他俩的话题,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不过王市长也不介意,反而兴致盎然地发问,“那惠特妮·休斯顿会不会去演出?”

“不知道,”陈太忠摇摇头,他此番出来,也有故意晾一晾黑女人的意思,“由她吧,想去就去,不想去随便。”

他们在闲聊,但是总有人想说点正事,市农业尚局长捡个空子发问了,“陈区长,你们北崇,今年已经收了多少麻?”

“差不多快两千万了吧,”陈太忠侧头看一眼坐在下首的王媛媛,“是吧?”

王媛媛正跟那黑脸膛汉子说话,听到领导发问,马上点头,“一千八百多万,二茬麻还没收完,收完的话,两千万打不住。”

你俩谈什么谈得这么热闹?陈区长有意无意地扫一眼黑脸膛,才笑着对尚局长点点头,“其实我们在收的麻里,有利阳的麻,都是私人运过去的。”

“私人有私人的好处,他们来搞,成本相对比较低,”王苏华微笑着颔首,“但是公家干有公家干的好处,能把规模搞上去,规模上去了,成本也好控制,主要是管理方便。”

“这个可以再商量,”陈太忠笑着回答,老王居然能直承私人来干的好处,说话也是有真性情的,这其实是很多干部心里的真实想法,一边是羡慕私有企业的灵活性,可同时,又要强调政府管控的便捷。

陈区长并不主张全交给公家来做,“私有经济是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8

你可能喜欢的